01
?“有些朋友圈的存活周期只有一個小時到一天,已經把今日和上周生產的某些朋友圈刪了。”
在朋友圈看到玥玥發了一句話,順手點進她的界面,發現前幾天讓我幫她投票的鏈接不見了,滿屏都是營養早餐、在健身房運動、旅行……如果沒看過她那些被刪掉的朋友圈一定會感嘆這就是精致本人了吧,活得閃閃發光,遠離雞毛蒜皮。
玥玥算是我認識的人里最看重朋友圈形象的人了,配圖精修不用說,還會定期清理自己的朋友圈。有次被她吐槽,說我怎么也不清清自己的朋友圈,什么雜七雜八的東西都堆在上面。我懟回去說:“我有趣的生活不需要朋友圈來體現。”
雖然是朋友之間拌嘴的玩笑話,但比起精心修剪潤色過的朋友圈我更喜歡那些夾雜著生活中一地雞毛接地氣的朋友圈,因為它們真實得可愛。
認識一位活得瀟灑帥氣的女孩子,朋友圈的風格千變萬化。出去K歌發了許多搞怪的照片;新手機被偷,憤憤不平罵了句娘;過幾天去旅行說歲月靜好,淺笑安然……不刪朋友圈更別說打理了,現在還能翻到她深夜喪氣的非主流文字。
都說成年人崩潰成本高,用小號連發十幾條微博抱怨,卻不敢在朋友圈轉發一首傷心的歌。奔三的她倒更像個不經事的孩子,喜怒哀樂都要分享。
其實朋友圈只是一個表達和記錄的工具,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有可以分享的事物也有想分享的心情,便自然而然的發生。
真正成熟的人用不著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的朋友圈,糾結著哪條該刪哪條該屏蔽,他們的情緒壓根不會因為前一天深夜由感而發的朋友圈而受到左右。
02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我能想到的悲涼應該是,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每個人都有不被理解的孤獨,你分享的每條音樂、每張照片、敲出的每一個字都代表著你某時某刻真實的感受,都是自己的樣子,學會接受自己,才是生活的正解。
接受自己并不是為碌碌無為的狀態找借口,而是認識到與其花大把的時間在朋友圈塑造形象不如活在現實,著眼未來。
在生活中行動起來向理想中的自己靠近,某天朋友圈里發的都會是你真真實實的樣子。
陳卉老師是我的一位專業課老師,朋友圈里常見她為配合菜色換上新桌布;在房間明媚的角落里放置插好的鮮花;在青年節分享自己練習瑜伽的照片,祝自己青年節快樂……
之前會想,活得這么有儀式感應該很累吧,但聽到陳卉老師說起她從學生時代到現在的經歷時我們都覺得她的朋友圈活該這么精彩。
大學時為了能和自己喜歡的明星有近距離的接觸,轉到了電視廣播專業然后去外國留學。她說她想要見喜歡的人的方式不是遠遠的仰望,永遠追隨,而是有朝一日能和他平等的交流,站在他面前自信地表達。
老師回國后進入某衛視工作,在每次節目研討會上她的主意最多,自然受到上級的賞識很快成了小編導。心里暗暗驚喜想不到當年追星看的那些綜藝用到了這里,當時為了更了解自己喜歡的明星,看綜藝記了兩本厚厚的筆記,哪個地方說了什么梗能更容易戳中笑點,游戲環節可以有哪些設定她張口就來。
終于有一次她喜歡的明星要來錄綜藝,她爭取到了編導的機會和她喜歡的明星相處了兩天,心里別提有多開心。
之后她覺得自己的目標實現了便辭去了發展空間很好的電視臺工作來我們學校當了老師,現在結婚生子還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把家庭照顧得很好也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迷人。
03
一直很欣賞這種敢于追求自己的目標,有決心和毅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人,他們不需要用朋友圈來過著理想的生活,不裝高冷不用刻意標榜自己的逼格,他們在朋友圈里偶爾更新日常,真實生活遠比網絡上的綺麗。
希望你也能做一個朋友圈有酸甜苦辣的人,不會再有發了又刪的朋友圈,能真正快樂也能放任自己偶爾喪氣,敢承認自己有時也難免要周旋在瑣碎的生活中。不害怕在朋友圈“人設崩塌”,因為你有底氣說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更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