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牽動著每一個學子家庭的神經,對學子影響深遠,有時決定,至少是改寫著一個學子的命運,尤其是農村學子的命運。對有些學子而言,盡管高考過去了很多年,但仍像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夢境中,一切依然是那么熟悉而清晰,夢醒時分,依然心有余悸。
我講述自身高考的經歷分享后,引發很多網友的共鳴,她們紛紛熱心評論:
說實話,盡管高考距離我已有10多年了,每每想起,也是如夢一場,不敢輕易觸及,就像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
隨著6月8日高考鐘聲的落幕,注定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憂,高考似乎就是一道分水嶺,也許昨天我們還在同一起跑線相互加油鼓勁,今日卻已隔半個天涯只能“分道揚鑣”。
通過高考,也就是一場考試,你金榜題名,奔向理想的象牙塔歡呼雀躍,而我,名落孫山,在去還是留的糾結煎熬中嘆氣不絕。我們原本都是旗鼓相當,馳騁沙場的老將,卻因一場考試的分際,而成了天壤之別的“相逢陌路”。
這就是高考的殘酷,殘酷到連聲招呼都不會和你打。它的殘酷,不僅在于分數的高低,區別于錄取大學層次的不同,更深遠的在于,它將成為你日后升學、工作擇業、升職加薪的“標簽”,甚至多少決定你人際圈、生活群體的層次,從而影響著你整個人生的基調和格局。
高考前夕,老師一直和我們強調,“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當時,我理解的僅僅是,因為高考太苦、太累、太虐、太難熬、太“變態”,所以太難忘。經歷過高考,也算經歷了人生百般苦態,以后再也不會有這么苦的日子。
事實上,我大錯特錯了。現在10多年過去了,回過頭來看,高考所經歷的那些所謂“苦”,其實還算不上真正的苦。高考所經歷的苦,不過橫豎只是一場與自我要求,最多是與家庭期望之間的較量,大部分只是皮肉身心之苦。
而走上社會,被領導刁難得沒脾氣還得滿臉賠笑的“曲意逢迎”
被客戶虐千萬遍遍體鱗傷依然還得待對方如初戀的“死纏爛打”
被同事擠兌得無處容身卻只能強顏歡笑的萬般隱忍……
這些還不算什么!
電視劇《歡樂頌》中王柏川表面風光,卻在夜深人靜應酬跑到路邊摳喉催吐,吐完又繼續玩命喝的場景,令人無比心酸!
《大時代》中進新被老板辭退時,跪著求老板再給一次機會,說知道自己頭腦笨,但真的需要一份工作養家。可是職場就是這么殘酷,再可憐也沒博得老板的同情。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為了在工作中立足,在前夫和自己的情敵面前,依然保持低三下四的姿態,拿鞋給對方試穿……
與成人世界里的苦相比,高考所經歷的苦至少沒有包含生存壓力、人格尊嚴、生命危機等成分。
高考所經歷的苦,是純粹的苦,而且這種苦相對公平,只要付出了,大部分可以獲得同等的“回報”。而成人的世界,苦的涵義太廣,外延太復雜,不公平待遇的現象也太多。
發現有個有趣的“因果輪回”現象是,之前過得很苦的同學,現在就算過得不是大富大貴,基本上也是順心遂意。而之前沒經歷過很苦的同學,在后來的日子中,屢屢碰壁,不是在求職中由于學歷不高,沒有專業技能遭拒,就是不能吃苦耐勞,工作責任心差而被辭,或是忍受不了干活累、工資低、看不到希望而叫苦跌天……
當然,他們有的少部分通過后來加倍的努力成功逆襲,但大多數還是在過著不盡如人意的生活中為當初所偷的懶后悔不已。
現在,我終于明白“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其深刻的外延之義。
首先,并不是“經歷”了高考,人生就完整,因為人生的完整性是一連串因果連鎖反應,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同時,在那段歲月中真正付出努力,無愧于青春,才算是真正“經歷”,否則,只能算是經過。
“經歷了高考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人生”,我認為它的正面釋義應該是:
因為經歷了“拼搏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的全力以赴,經歷了這番寒徹骨,方知梅花撲鼻香之珍貴,深刻體會到付出與收獲的意義;在經歷也許付出與最終收獲并不成正比,在感受巨大落差的錐心刺骨之痛后,依然心懷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積極用自己的人生軌跡詮釋出對“不公平”全新的闡義。
經歷高考,讓我們學會接納不管結果如何,只要無愧于心的自己;讓我們懂得人生驛站與整個人生旅程之間的關系,得意了,不必揚眉吐氣,因為你只是贏了整個旅程中的小小一段;失意了,亦無需灰心喪氣,因為堅持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經歷高考,讓我們的人生更完整,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擁有更高境界的開放、包容之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