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13歲那年的除夕夜,爺爺暴病去世。
那時,奶奶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一男五女六個孩子,最大的15歲,最小的不到一歲。
奶奶對爸爸說:以后只有我們七個人相依為命了,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人,長兄如父,媽媽和妹妹們,就依靠你了!
爸爸仿佛一夜長大成熟,去了爺爺的單位,當了一名學徒工。
爸爸說,進了單位,收斂起自己的玩兒心,一門心思學徒,就想盡快出師掙錢,讓奶奶不用為一家人的吃穿發愁,讓姑姑們不會因為沒錢上學耽誤了前途。
想想會覺得辛酸,那年,爸爸真的只有14歲。
聽說那時有學徒三年的說法,爸爸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出師了,在他16歲的時候每月的收入足以養活全家,還有結余。爸爸說,掙的錢全都交給了奶奶,自己分文不留。
就這樣過了10幾年,這10幾年里,姑姑們先后長大成人,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嫁人的嫁人,30歲多的爸爸還是形單影只。
爸爸年輕的時候也是鮮肉一枚,追求者眾多,每當爸爸說出自己的收入要全部交給奶奶以后,就全都沒有了以后。
直到遇到了媽媽。
爸爸對媽媽說:我沒有父親,有一個老娘沒有收入,有一個姐姐四個妹妹,我的工資都要交給老娘養家……
媽媽說:你養家,我養你……
我始終認為這是個故事,我始終覺得這段對話是爸爸杜撰來的,可是,每次我和媽媽聊起這事求證真偽時,媽媽總是說,真的,是真的!
我問爸爸,媽媽做到了嗎?爸爸說,做到了!
爸媽結婚第七年,才有的我,那年爸爸快40歲了。
我問爸爸媽媽,結婚的前七年你們都忙乎什么了,不要孩子?
爸媽說,忙著照顧身體越來越差的奶奶,忙著幫奶奶給大姑,二姑,三姑帶孩子,忙著給下鄉的四姑調回城,忙著供小姑讀書找工作存嫁妝……
姑姑們的小日子都越過越好,四姑調回來了,也結婚成家了,小姑也有了工作認識了姑夫打算結婚了,爸媽的年齡也奔著4張去了,奶奶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了。
奶奶說,給姑姑們的孩子都帶大了,總歸是外姓人,自己家的孩子還沒個影兒呢。托奶奶的福,我才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吧。
從我快出生開始,奶奶就住進了醫院,直到去世,一直住在醫院里,爸爸一個人包下了奶奶看病住院的所有費用,媽媽負責照顧奶奶的生活起居。
在我出生第99天的時候,奶奶去世了。
爸爸賣掉了奶奶留下的院子,所有的錢和5個姑姑平分了,至于奶奶的醫藥費,爸爸說,姑姑都出嫁了,不能讓他們出。
媽媽說,不能讓姑姑們覺得沒有了娘家,沒有了依靠,從奶奶去世起,所有風俗是要回娘家的日子,我都沒有在姥姥家過,看著爸媽給姑姑們忙碌的身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叫長兄如父,什么是長嫂如母……
去年,姐姐也當了奶奶,大姑見到了“小四輩”,爸爸日漸消瘦,老態龍鐘,我才想起,他是一個快80歲的老頭子了,我不敢想,也不愿意面對,80歲的老人,腿腳不好,除了相互陪伴,含飴弄孫,回憶過往,也沒有過多的別的追求了。
再到春節,爸爸和姑姑們有13年不曾相見了,我問爸爸,你想他們嗎?爸爸嘴硬的說不想,每當我帶去姑姑們的消息時,每當我帶去姑姑們和晚輩的照片時,透過爸爸面無表情的臉上我能聽見他內心的狂喜,我也能在他轉過身的背影上感受到他流落在臉上的淚……
爸爸說,我始終認為家人比一切重要,可是,我只是個哥哥,作為哥哥,我問心無愧。
爸爸說媽媽,如果你當初是非一點,著哩一點,不那么賢惠,也許,現在我會好受一點……
是啊,從小耳濡目染的是爸媽的善良與孝順,從小聽的最多的教誨是要厚道,要換位思考,要為別人考慮。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爸媽的善良沒有換來他們想要的幸福,爸媽的隱忍沒有換來他們所期望的晚年生活,如果爸媽知道13年或未來更久的時間都不會再和姑姑們有交集,他們年輕時還會那樣做嗎?
爸爸說,如果,當時我自私一點,如今,我也兒女成群含飴弄孫了,爸媽只說過一次這樣的話,可惜,沒有那么多如果,人生也沒有回放。
有人說,善良是好人最大的缺點,那,我們還要做好人嗎?
要。
所有的經歷都有事過境遷的一天,或遺忘,或釋然,遺忘或釋然的過程就是五味雜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