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假期的意義對于我們來說,無非就是在熟悉的老地方陪伴父母和好友相聚。這似乎成了外出求學以來的固定形式。但今年的端午,我很意外的迎來了一位老朋友。
節前她突然聯系我,讓我推薦書。完后她的結束語是:如果端午回家,我們見見面吧。
還好隔著屏幕,她看不到我一瞬間的訝異。我很快非常禮貌的回復:好的,到時候聯系。
我訝異是有緣由的。我和她雖說是高中同學,但從未同過班,無密切交流,只能算是同學而非朋友。所以從未單獨面見聊天過,甚至畢業后十幾年未再相見。有彼此的微信還是前兩年班級群火熱時加的,平素除了朋友圈動態,幾乎再無聯系。
但,我們倆又是非常熟悉對方的。因為高中時,我們非同班卻認識彼此,是因為我們成績不相上下,日常最大的互動就是不是她年級第一,就是我第一。直到今天我都承認,當年我們彼此是較著勁的。這點對我來說,是直接影響著很多人生軌跡的。
她初中畢業是成績第一考到我學校。第一次期中考試,她依然是年級第一,但是我的語文試卷在各個班級傳閱,因為我的作文滿分,文言文年級得分最高。
在這樣的開始,我們較勁的友誼就很自然拉開序幕,但是每次見面的問候語就相當官方了:
"你上次作文寫的真好,我政治老師都在說。"
"哪里,我的數學要向你學習。"
……
我的數學不好,但除數學之外的文科得分經常有優勢,而她相對來說,各個比較平衡,盡管文科分數沒有我好,但是總分彼此都互不相讓。
高中前兩年,我有很多好朋友,總是一堆人出現在球場,課室,飯堂,小賣部,但只有我知道,即便玩心再重,我都不曾松懈掉以輕心的,因為我和她總是在一個考場,幾乎較量從考試那一刻就要開始,尤其到了高三,我更是對自己嚴陣以待,時刻較勁督促自己,以至于自己高中三年成績始終尚可,保持著名次。
所以我始終的感謝著她的存在。可以不夸張的說,也是因為她的存在,我才會始終保持著對名次,分數的敏感度,讓我在普通高中依然能以還算優秀的成績畢業。
這就是我在開頭說的,她的存在,幾乎影響著我的人生軌跡的緣由。
二
我初中成績不錯,中考復習時出了一些偏差,和重點高中以三分之差擦肩而過。留在了原來的中學繼續高中。普通高中整體成績參差不齊,師資更是令人心酸難過,環境對人影響從高中開始我就深有體會以至于今天依然有敬畏,而當年她的同樣高分存在,就像給我立了一個目標在那,讓我即便在對分數,名次,高考不敏感的環境里,始終保持著一種亢奮的狀態:我還可以更好。
高考我們的分數好像僅差幾分,我多了一些。我們都不滿意,誰會滿意自己的高考分數?但是和她較著勁復習,考試,提高分數,名次的時光,可以說是學生時代里很苦的一段日子,卻又是最不孤獨的時光。
后來讀大學,畢業工作,我也是似乎會潛意識里去尋找這樣的搭檔:對方有比你強一些的優勢,然后自己就較著勁,讓自己向上看齊,提高水平。
不僅在工作上,在日常交友中,我對學習習慣良好,品行宜人,知識淵博,有一技之長的人也會更加喜愛與贊賞,并學習之。
前幾年很流行一句話:未來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決定于5年內你讀過什么書,和怎么的人在一起。
你看過的書會成為你的氣質,你經歷過的事會成為你的經驗,你度過的時光會成為你的底氣,而陪同你一起走過的人會決定你的氣質、經驗、底氣的程度。
收到這個朋友的短信時正是高考作文出來,看到天津題寫器。我突然想到,其實,這么多年,朋友才是塑造和容納自己的器。這個器的深淺,雅俗,志氣遠大與否,都深刻影響了我們。
而也正如我們在這個讀舒人群里。建群一年多,認識一些可愛的,才華橫溢的,有趣的,還有一些堅持進步的,都在給予了他人影響與反觀。
三
端午假期,她如期來了。這樣的朋友還有個好處就是:和你幾乎同頻,我原還有點擔心會冷場尷尬,但并沒有。我們聊大學專業,聊工作,聊轉行,聊生活,也聊了生老病死,還聊了一些計劃和打算。
而關于彼此的家庭和情感,我們都點到為止。與你同頻,自然知道界限,知道得體關心與體貼祝福。
送她下去已是傍晚,回來路上,我渾身舒坦,心情很愉快。其實,那種無話不說,可以臥談三天三夜的朋友不可少,但是這種彼此促進,永遠較勁,出現即相愛相殺的朋友也是至真至純至珍貴的。
陳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葉》中解答什么叫高品質生活:就是如果生活淪落到只能吃咸菜的地步,也要用漂亮的碟子裝咸菜。
喜歡的一個微博博主青菀也曾經在提到自己交友的做法:始終找比自己強一些的人相處共事,會不自覺的帶動人,讓你變得更強。我深以為然。
我認為某個方面陳丹燕和青菀都在寫一個道理:要有更高品格的人事存在,自己即便是咸菜,也要靠近漂亮的碟子,而做人就要做個漂亮的碟子,永遠讓人想靠近。
鄭板橋說:君有奇才我不貧。容器品格高花葉不會俗,與優秀的一起,人自然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