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evaluation
1.?學生主體: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
2.?多元多樣評價體系
3.?形成性評價:日常學習過程表現,成績,情感態度策略等
4.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結業考試,項目報告,小論文,表演演示
5.?評價結果作用于教學效果反饋
學習評價
1.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的含義、特點、內容及其方法。
含義:指在學習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對計劃、方案執行的情況和結果進行的評價。它側重過程的指導和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的揭示,能及時調整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某階段教學結果,學生學習進展以及存在的問題
特點:學生主體性、過程持續性、內容多樣性、開放民主性、激勵發展性
內容:包含學習內容、學習興趣、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情感、策略發展狀況、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方法:量化評價法:調查法和評價量表
? ? ? ? ? 質性評價法:優秀作品、概念圖、錄音或錄像、成長記錄袋,教師觀察、訪談/座談、讀書筆記,項目和演示(書面報告或課堂展示)。
2.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作用、原則及其方法
概念:又稱結果評價、事后評價,是在某一相對完整的教育階段結束后對整個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實現的程度做出的評價。終結性評價通常是在一個學程結束時進行,它要以預先設定的教育目標為基準,用來確定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達成的程度。?
作用:
1.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2.證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
3.確定學生在后繼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起點?
4.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反饋?
原則:
1.總結性原則?
2.建構性原則
3.指導性原則?
4.適應性原則
方法:
1.口試?:口試應盡量采用主考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考試方式,可選擇朗讀、圖片討論、描述、角色扮演、情境交際、小組討論等形式,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資源情況進行命題。從內容來看,口試不僅要考查學生的語音、語調、表達的流利程度、表達的可理解度、用詞恰當等表達能力,還要考查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當然還要對學生所使用的交際策略、所具有的跨文化意識、表達中的行為等進行綜合評價。??
2.紙筆測驗?
a.聽力: 可采取判斷、填空、排序、回答問題等形式閱讀部分除一般理解性的司題外,還可要求學生進行改寫、續寫、發表評論等;
b.語言知識考查
可以延用單項選擇和部分完形填空題;書面表達可包含實用性寫作、命題作文和自由創作等多種形式。在具體試題設計過程中,要避免單純考查語音知識和單純考查語法的試題,增加具有語境的應用型試題的比例,并且要在開放性試題(含寫作)的設計方面有所突破,以便考査學生不同的思維水平。?
課堂教學評價
1.教學目標:設計合理,表述明確
2.教學內容:正確理解教材,難度適中,豐富充實,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突出重點,內容新穎
3.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主體,板書設計等
4教學過程
5.教學基本功
6.教學效果
語言測試與評價
語言測試類型:
1.根據測試目的劃分
1)成績測試achievement test:了解一段時間內學生對所學的掌握,對成績做出評定
期中期末測試
2)水平測試proficiency test(TOEFL,CET等)
英語水平是否能達到勝任新一階段學習任務或工作需要的程度
3)潛能測試aptitude test(SAT,GRE)
也叫預測性測試,預測學習某一新語言的能力傾向測試,衡量今后學習改語言是否具有較強學習能力
4)診斷性測試diagnostic test:診斷分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習困難,找出教學薄弱環節,以便采取補救措施,不能衡量和評估學生學習水平。
5)結業測試exit test:一種儀式性考試
2.根據測試的評分方法劃分
1)主觀性測試subjective test:評分取決于評卷人主觀判斷
2)客觀測試objective test:評分客觀不受主觀影響
3.根據測試的建構方法分
1)直接測試direct test:
2)間接測試indirect test
4.根據測試的題型分:
1)分離性測試discrete-point testing:聽書讀寫分別逐個測試,
2)綜合性測試integrative testing
5.根據測試分數解釋所參照的標準
1)常規參照性測試norm-referenced test
NRT以考生個人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作為評價標準
2)標準參照性測試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CRT以考生個人與特定標準(如教學目標)作為評價標準
語言測試設計與評價的標準
1.信度reliability
測試本身的信度test reliability
評分的可信度score reliability
2.效度validity
一份測試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考察目的
1)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一套試題看上去能測試所測內容
2)結構效度construct test:考試結果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釋人的語言能力以及相關心理特征
3)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內容與測試之間,測試內容與測試目的之間相關
4)共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
5)預示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結果能否或者多大程度上預測學習者將來的考試成績
3.區分度discrimination
4.難度difficulty
區分度與難度共同影響并決定試卷的鑒別性
教學反思
1.方法
教學日志teaching journal:主動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和研究價值經驗,進行持續而真實的記錄和描寫。并批判性理解認識,更新觀念,增長技能,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對教師個人的認識與思維研究
注意親歷性,敘事性,啟示性,典型性,即時性
2.敘事研究narrative research
敘事與說明教與學的復雜行為中的人際關系和相互作用,用獨特的個人方式認識自己的境況,從而使自己生活中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個人的職業的情境產生聯系。
對教育對象,教育活動,教育思想研究
3.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研究過程:明確問題——制定計劃——產生行動——行動觀察——行動檢查
行動研究報告:題目——前言——正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初步調查;行動方案設計與實施;收集數據的方式及分析方法;研究結果——結論——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