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
俗話說:“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生活中,我們從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態度,就能真正看出他的教養。
真正有教養的人,對待周圍的人總是和顏悅色的。
01
待父母和顏悅色,是孝。
子夏問孝,孔子慨嘆道“色難”。
在孔子看來,子女盡孝的時候能在父母面前做到事事、時時都和顏悅色簡直太難了。
孔子問子夏,父母在掃地,子女接過來掃,子女有了好吃的就給父母吃,你認為這就是孝嗎?
這不一定是孝。
“為什么呢?”孔子解釋道。
因為“色難”,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次訪談中,主持人問周國平:“為什么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連這位一向儒雅的哲學家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周國平這樣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網友,和父母逛街的時候看到他們買東西要對比好長時間價格,不管買什么都要挑挑揀揀,于是喊了一句:“你們弄快點啊,不管干什么都這么墨跡,和你們一起出門煩得要死。”
埋怨完后,他看到父母懊惱難過的神色,又立馬后悔了。
作家史鐵生每每提及母親也都深感悔不當初。
自他雙腿癱瘓后就常常把氣撒到母親身上。
為了不影響他的心情,母親只能忍受著他暴戾的性格,經常躲到他看不見的地方偷偷抹眼淚。
她直到臨終前,嘴里還在念叨著“我那個有病的兒子......”
母親去世之后,史鐵生才醒悟:“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你看,子女不經意的一個態度,往往傷害最深的就是愛我們的父母。
如果你真心愛父母,在和他們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這樣他們才會感到快樂、幸福。
所以“色悅”才會變成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尺。
02
待伴侶和顏悅色,是愛。
有人說:“婚姻里,比拳頭更傷人的是舌頭。”
深以為然。
之前有讀者講過她的一段親身經歷:
她和老公結婚六年了,有兩個小孩。
二寶出生的時候她從公司辭職,做起了全職媽媽。
剛開始的時候還好,可是時間久了就感覺整個人身心俱疲。
但老公一點也不懂得體諒。
他每次下班回家都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讓他幫忙給孩子換尿布他說累,讓他幫忙把臟衣服扔到洗衣機他說累。
兩人的婚姻生活簡直過成了一個大型的“比累大賽”。
她說帶一天孩子真的好累,老公覺得:“不就是陪孩子玩一天嗎?有什么累的?”
老公說開一天會好累,她嗤之以鼻:“開會哪里累了,不就是坐那說幾句話嗎?”
她說洗衣做飯累,老公毫不領情:“這有什么好累的,這不就是你應該干的嗎?”
......
相信我,兩個人為了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一萬年也吵不出結果。
胡適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于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糟糕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愛人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血緣關系卻要彼此陪伴最久的人了。
但是再親密的關系也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如果你把在外面沒有辦法發泄出來的不滿和壓力都朝著伴侶發泄,那你們的感情關系將變得岌岌可危。
遇到這樣的事,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互相理解。
你理解我的累,我理解你的苦。
一輩子那么短,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好脾氣留給愛的人。
對待伴侶和顏悅色,不互相為難,懂得體諒,這才是真正的愛。
03
待陌生人和顏悅色,是善。
去年年底在河南鄭州,四名農民工上公交車后有空座卻沒有坐,而是在車廂席地而坐。
他們說自己衣服太臟了,怕弄臟座椅。
司機師傅拉著他們坐在座椅上說:
你們是為城市做貢獻的,座椅臟了再打掃一下就行了。
突然想到前段時間我在地鐵上遇到的一幕:
那天是周五,下班回家坐地鐵的時候正好處于人流高峰期,車廂里的乘客特別多。
在一個換乘站,外面進來一位農民工打扮的乘客,看起來四十多歲的年紀,他身上穿著工服,上面還有一層灰。
那節車廂碰巧多了一個空座,他走過去側身坐下了。
結果旁邊一個打扮時髦的年輕姑娘捏著鼻子尖叫:“你身上臟死了,離我遠一點。”
看到姑娘的突然發難,他顯得有點手足無措和尷尬。
但是他一句話也沒說就默默地走到了一邊站著。
這時候一個十一二歲的,穿著校服的小女孩反駁:“阿姨,你怎么這么大人了連一點禮貌也沒有?你都不想想這個城市是誰建的,如果沒有農民工叔叔你不是要睡大街嗎?”
小女孩邊說著邊走到農民工的身邊拉著他的手:“叔叔,你坐我這里,旁邊是我媽媽和爸爸,他們不會嫌棄你的。”
小女孩的父母微笑著看著這一幕,絲毫沒有阻止。
這才是真正的教養。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看一個人的人品教養,不是看他是不是西裝革履,是不是有很高的官職,而是要看,不管是身份高低,不管是職業貴賤,他能否尊重周圍的每一個人。
對待陌生人和顏悅色,最能體現出一個人教養的好壞。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人該有的孝順。
對愛人和顏悅色,是人該有的態度。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 ,是一個人有教養的善意流露。
教養,是一個人從骨子里透出的氣質,藏不住,也裝不出來。
和顏悅色的本質就是和善,對身邊的每個人都和善,別人才會用和善的態度對待你。
余生漫漫,勸誡自己做一個和顏悅色的人。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