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1年的第三天,這幾天對日子如此清晰,是因為今年莫名的對時間的概念,變得非常敏感。去年犀浦和成華區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金牛作協和散文學會的活動都停止了。因為缺少了文友之間的交流,仿佛寫作就會懶下來。新年過了三天,有些文友已經在群里分享了他們新年第一天就發表的文章,這二天也有文友陸續發文。看到勤奮的文友們的美文佳作,心里也有強烈地想向他們學習的愿望。
加入散文學會二年了,也在《四川散文》雜志上發表過散文。發表文章,一直不是很迫切。只是去年快年底的時候,金牛作協發來了一份作品發表登記表格,才發現如果是一年中,一月一篇的文章,連十二篇文章的發表都沒有做到,只發表了十篇文章。于是,希望自己在2021年能發表12篇文章。特別渴望自己能保持在成都圖書館的《喜悅》內刊上,一年發表二篇文章的記錄。這些動力在新年的時光里,無形中變成了壓力。甚至因為沒有時間閱讀和寫作,居然都會焦慮。而堅持日更的簡書,也因為帶孫子沒有時間寫。趁他晚上睡覺時,將還沒有完全完成的簡書發布,等小睡一覺后,再對簡書進行圖片補充,檢查修改文字。做完這一切時已經凌晨1點過了,有時是2點過。放下手機,心里數羊快速入睡。起床的時間也越來越晚,還伴著夢里的事情頭昏腦漲。不過,這幾天與孫子的朝夕相處中,總會為他很想表達自己知道現在是新年了,不時地自言自語地說一遍:“今年是20201年……”。每次聽到稚嫩的童聲后,嘴角都會不由自主地上翹。開始還會很認真地糾正一下,越糾正孫子,他就會目光如炬,越堅定地說:“今年是20201年!”,后來也懶得糾正了,孩子總會有說清楚的時候。就像去年年初教他王安石的《元日》,怎么也學不會。他只喜歡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想是不是杜甫的詩,形象口語化易上口的原因。而這兩天,他卻是不是地朗誦《元日》,口齒清晰聲音洪亮。
今天是“麥家陪你讀書”的第1281天,共讀的是第183本書,英國作家A.S.拜厄特的作品《巴別塔》的最后一天。讀完了一本書,今天領讀員這本一千多頁的小說,概括為:一個故事,兩場審判,三個開端,四種思考。
一個故事,即知識女性弗雷德麗卡從婚姻出逃,在工作和思考中獲得人生價值的故事。兩場審判,是圍繞弗雷德麗卡的離婚案,和裘德的《亂言塔》是否為淫穢作品展開的審判,法庭上的言語對峙可謂全書的高潮,讀來暢快淋漓。三個開端便是嵌套技法下,弗雷德麗卡、丹尼爾、裘德的書三條線將我們帶入一個螺旋上升的塔狀結構中。主線弗雷德麗卡的生活把對婚姻、教育、宗教等不同的故事和思考聯結起來,最終完美融合。以及故事帶來的四種思考。
一、? 婚姻與男女
在這部作品里,原先代表上帝權威的巴別塔,被用來象征令女性失語的男權社會和禁錮女性自由的牢籠。從《創世紀》上帝造人的故事開始,女人是由男人身上取出的肋骨而創造的,到古希臘時代、中世紀時期的發展,男權思想逐漸形成。它控制、主導著女性的命運,女人,不被看作一個自主的人。直到女性解放運動的開展,女性的邊緣地位才有所改變。總之,弗雷德麗卡步入的婚姻似沼澤,吞噬她曾有的聰穎、獨立、自由。與舊友的相遇,弗雷德麗卡的自我意識覺醒,丈夫的數次家暴、飛來的斧頭,讓她鼓起勇氣與婚姻割裂。離開,而后獨自面對廣闊的生活,工作、交友、思考、戀愛、帶孩子、離婚……弗雷德麗卡有她的勇敢,也有她的軟弱。她也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但正因此,她顯得那么真實。
二、? 育兒與工作
小說中,弗雷德麗卡撰寫書評、教授文學;阿加莎是公務員;還有研究蝸牛、攻讀博士學位的杰奎琳等女性角色,都在個人價值方面獲得了成就。但一切仍然很吃力,尤其是對弗雷德麗卡來說,除了要面對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她還常常在家庭與職業之間進退兩難。落腳點難尋,兼職多份工作才能勉強維持自己和兒子的生活所用。這也是當時英國社會里女性普遍面對的問題。
三、語言的力量
《哥林多前書》中說:這世上聲音也許甚多,卻沒有一樣是無意義的。故此,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這說話的人必以我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語言可以說是本書的第三座巴別塔。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語言作為人類科技的延伸,具有分化和異化的能力,可能會是人類企圖丈量天堂高度的巴別塔”。
四、書籍與反烏托邦
書中的第四座巴別塔,是《亂言塔》中荒謬可笑的烏托邦。這是裘德書寫的故事,是書中書、書中劇場,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既能合二為一,又能一分為二的世界:一半是童話,另一半是反烏托邦。極具震撼力地諷刺了烏托邦幻想者、追逐者的愚蠢和丑態。如果沒有約束,任何的自由都有可能成為災難。
一本書讀完了,可能很快就忘干凈了。好比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竹籃經過一次次水的洗禮,會一次比一次干凈。或許,記住了在2021年第一周的“麥家陪你讀書”,共讀的是英國作家A.S.拜厄特的作品《巴別塔》。從弗雷德麗卡的自我覺醒中,感受閱讀的力量。無論男女,成年人的精彩,都是自己給的。如果這樣也就足夠,這也是閱讀的力量。
寫完簡書,有些如釋重負。在我看來,對我的文學夢來說,這是“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沒有磚瓦,哪里來的高樓大廈。更何況,隨著時光的流逝,曾經走過的痕跡,也會在風吹雨打中消失殆盡,而留在字里的文字,卻是看得見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