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本來是很喜歡古詩文的,特別是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是精神上的一大享受。
但是歷來古詩詞的書籍都是有單個詞的注釋的,也有的書更詳細,會有一句一句的白話文翻譯,再給講解一下作者當時的背景,寫這首詩詞的原因,想表達的含義和感情等等。
我以前總覺得不能讀懂詩詞的含義而只是單純的背誦,沒有什么意義。因此曾經讀古詩詞,一開始看著單個的重點字的注釋,然后再理解一下句子的意義,再和書上給的解釋對照一下,檢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最后才是朗誦。
不過其實自己并沒有堅持下來。
因為在看單個詞語的注釋的時候已經感覺有點難度,接著去理解一句話的意思時更是覺得想象力完全不夠,好不容易照著句法、詞義終于把詩詞中的一句話給理解了,和后面的解釋一對照,暈,自己居然理解的不對?難得有時候句子的意義終于懂了,卻又發現自己完全無法去體會詩人當時的想法和感情。
一次兩次三次,終于發現自己很難到達朗誦的一步,最終的結果居然是很少再看古詩詞了。
然而今天讀了《文心》的第一章,文中的話稍作整理:
景物是外面的經驗,對于景物的感想是內部的經驗。外面的經驗,如景物描寫,人人共同,最容易明白;內部的經驗卻個人不同。當讀到一些全部是寫作者個人心境的文章或內容時,我們除了說作者自己覺得如此以外,沒有什么可以解釋的了。甚至即使作者能夠讀懂,也不一定能夠講給讀者聽。讀詩詞時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詩人只寫自己的內外經驗,并不預計給讀者去讀,讀者自己能讀懂多少,就懂多少,只要從文中確實收獲了經驗即可。
現在想來,從短短的古詩詞中如果能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所見所想所念,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遑論去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曾經年幼的我不能體會,如今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我可能依然不能體會。然而只要有所收獲,就已經足夠,不必太過苛求。
現在,我又有了去讀古詩文的勇氣,這次,我將努力去體會詩詞中的用詞、意境和情感,但是也會原諒自己有時候的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