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充金鳳中學高一班退學后,經過漫長的兩個月在家吃吃喝喝增加體重的日子,母親又接到了父親的來信,叫我做好準備將去南充縣醫院參加四川石油管理局招工組組織的招工體檢活動。當年,去南充參加體檢的石油子女約有好幾百人呢,大多是自己的母親或家人陪著去的,而我是一個人從金鳳鎮坐班車去。我也不知道母親為什么要這樣的安排。
等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接到招工辦的通知被錄用,我就是這樣當上一名年輕的石油工人的,時年十六歲。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一個陰雨綿綿的早晨,我作別在漆樹灣做放牛娃的少年夢,從南充縣城出發,沿著嘉陵江向東的方向,有十余輛解放牌帶蓬布貨車組成的汽車隊伍,我坐在其中一輛車上,里面有20余人。沿路經過合川、重慶市區,一路向東,兩天一夜,來到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東礦區下屬的川東脫硫總廠(籌建處)所在地——石橋壩。這一年我剛滿十六歲,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憧憬。
石橋壩,地屬川東長壽縣海棠鄉的一個小村莊,除有一條省道公路從重慶到墊江、梁平貫穿而過外,其它和老家漆樹灣一樣的,周邊都是農田和坡地;石橋壩,這個將是我的作家夢律師夢的開始的地方,我在這里十五年,在這里,我從十六歲到二十九歲,一個初中生到大學,從工人到取消全國律師資格,整整走過十三年的路程。在干嘛尋夢想的道路上,我一直沒有放棄學習,我并不像其他工友們所說的有多苦多累或者書蟲,相反,我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得到了更多的幸福,悄然無聲地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書香世界,對人生充滿了希望。
真正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往往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發生的人和事,而非按照你自己認知局限的所想要的方向,我在石橋壩的成長與奮斗的故事就是這樣。參加工作的頭兩年,我積極參與單位的工作,刻苦學習工廠生產工藝流程的操作業務,經過考試,在二百余名青工中,被分配到引進車間一班當一名操作工人。那時文化程度雖然不算高,一個初中生,在幾百青工學徒中,我卻在操作業務的學習和掌握上,名列前茅。我所在的這個工廠,是專門從事天燃氣凈化處理的工廠,經過凈化處理后的天然氣將民用進入重慶市區千家萬戶或化工廠作原料生產化肥等。
這時的我,一心一意想當好一名石油工人,沒有什么夢想了,沒有什么不可以比現在這樣更好的了,十六七歲的年紀,全身有使不完的勁,食堂的飯菜又好吃吃,在工地上,還能見到外國人(日本、荷蘭等)以及中國最好的石油化工專家。
先說說我在引進車的師傅陸建華。他是引領我讀書學習的第一人。四十余年已過的2023年10月,師傅已七十歲了,我因有事回到重慶,想去看望他和師母,打電話約好了時間,第二天他又來電說因新冠感染住院了,見面未果。便寫了一首小詩記錄自己的心情,通過微信送給他。
我的導師陸先生
回渝打電話問候師傅
年過七旬的師傅發短信給我:
”*平也要多注意身體
不要過度操勞。年齡大了之后
注重身體就是最重要的了”
師傅的話像一股暖流
在心田里、在腦海
在石橋壩的小路上
引我成長的青春歲月
十七八歲那幾年
師傅帶著我逛墊江新華書店
二十出頭那些年
師傅告誡我做人做事要謹慎一點
三十而立之年后
師傅在重慶一片新天地
我去闖海南做律師
四十三年了
師傅對我依就這樣
放不下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