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時學校還沒有開設通用技術教室,每講到《工藝》那節課,總在教室里干巴巴的講,學生的積極性怎么也調動不起來。自己比手劃腳累得不輕,學生還是瞪著茫然的大眼一臉無辜,還是不知那些工具怎么使用。自己更像小偷一樣不敢多看學生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所以總是簡單講講,草草收場。
那天,在辦公室和同事們討論了好久,終于有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們學校有個木工房,里面有很多木工的工具,于是就和里面的木工師傅協調好了,答應我們領著學生到廠房參觀。于是下節課,我領著學生熟悉了木工工藝的一些工具,而且讓木工師傅給我們演示了工具的用法。學生們第一次接觸到這些工具非常興奮,好不容易才把他們的情緒穩定下來。而且有一些學生還主動的和木工師傅探討問題,自己動手比劃比劃。
第二節課,我們又到了木工房,這次不是來單純的參觀了,我把學生分了六個小組,給了六張破舊的桌子或椅子,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把它們修好。
雖然第一次學生的動作是那樣的笨拙,雖然第一次學生把桌凳越修越壞,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親自體驗,但是畢竟是我和學生們的第一次實踐,我們都流著汗,笑的很開心!
所以我想告訴那些沒有機會到實驗室里做實驗的老師們,社會其實就是一個最大的實驗室,用智慧的眼睛去尋找吧,一定能找到適合學生的那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