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德沃夏克與《自新大陸》

德沃夏克與《自新大陸》

作者:宛云然余

捷克最偉大的音樂家是誰?熟悉歐洲文化的人會回答:德沃夏克。他是捷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捷克近代音樂的開創者。他留給世間的作品體裁廣泛,數量眾多。這包括12部歌劇、11部神劇和清唱劇、9部交響曲等。重要的有《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狂歡節序曲》、《F大調弦樂四重奏》和歌劇《水仙女》等。其中《自新大陸》交響曲尤為著名。

有一位大提琴演奏家說過這樣的意思:哲學在書本中,在哲人的腦海中,而哲學也在音樂中,當一個哲理需要一個大部的經典去闡述的時候,音樂只需一個樂章,甚至一個極短的瞬間已經讓你頓悟,如醍醐灌頂。

走進如水晶宮一般璀璨的大劇院,去聆聽《自新大陸》。當赭色的大幕徐徐開啟,指揮家輕輕抬起手臂又瞬時下沉的時候,樂聲響起。人們已經領悟到,這個著名的樂曲驟然傳達的“哲學”。

一 幽寧的震撼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的悠揚慢板,旋律主題首次浮出,如靜海行舟,舒緩流暢。人們的腦際,浮現如下的景況:大西洋的季風從北海的方向吹來,鼓動白色的船帆。樂曲主人德沃夏克站在船上,回首捷克故鄉的方向,頻頻招手敘說告別的話語。

水天一色,浩淼無際。只聽到海浪拍擊船舷的聲音,還有追逐于船尾的一群海鳥,發出的鳴叫。德沃夏克1900年寫信給樂隊指揮,告訴他引子的演奏,要“盡可能的悠閑自在”。

定音鼓持續地擂擊,猶如春夜天際傳來的雷音,又像迢迢阡陌上奔馬的蹄聲,當所有的小提琴一起奏鳴,綿長而激越的和音,讓人們想象旅客們走出船艙站到了船頭。遙遠的海天交接的邊緣,青灰的地平線躍進眼簾。

地平線在不停地寬展及向兩邊延長,人們已經能夠清晰地看到前方土地上茂密的樹木、土著人的土屋、飛翔的群鳥與繚繞的云霧。不知是誰激動地叫出聲來,“看!新大陸!”整個船上的人雀躍起來,淚如泉涌,一起歡呼起來:“呵!新大陸!新大陸!”

從德沃夏克為這首曲子所起的標題,人們思考“新大陸”的含義。在這里,新大陸是北美,在德沃夏克所處的時代,這是幽玄神秘的土地,但又是新奇眩目的國度,一個掙斷鎖鏈,贏得獨立,割舍舊文明,創造新世紀,名副其實的新世界。

舊大陸是歐亞大陸,在德沃夏克的心中,具體而言是故鄉捷克。這是生于此長于此的熱土,是哺育自己成人的母親。是的,可以這么說,對于德沃夏克。舊大陸是母親,新大陸是情人。第九交響曲第一樂章是全曲的序章,寫的是一個特殊的航程,特殊的心情:告別慈母,約會情人。

第一樂章結束,舞臺燈光由方才的彩色斑斕轉入稍許的幽寧與沉靜。木管的聲調暗啞而悲傷,配合小提琴的一支綺麗的和弦,如泣如訴。

隨后大提琴的聲音奏響,高音區明亮豐滿的樂段以從容的步伐加入進來。指揮家的頭顱抬起,樂棒輕舉齊眉。轉過身去,黑色的燕尾服的衣擺在燈光下畫出一個圓弧,大提琴由獨舞般曼妙的獨奏,瞬間轉變為合唱般的齊響。

第二樂章體現兩個不同的炫彩聲部與音樂語言的連結與交融。其一為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歌吟,其二為美國黑人的民歌。

人們說,這一樂章的主題曲是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最為美麗動人的部分、作曲家的得意之作、全樂心臟的律動。曲譜被后人專門抽取出來,取名《念故鄉(GoingHome)》傳唱于世。樂曲優美動人,將游子思鄉之情盡述無遺。

“念故鄉念故鄉,故鄉真可愛,天清清風涼涼。鄉愁陣陣來,故鄉人今如何

,常念念不忘。在它鄉一孤客,寂寞又凄涼。我愿意回故鄉,再尋舊生活

,眾親友聚一堂。”

上世紀四十年代音樂家李抱枕先生特意為樂曲填詞,由此國人爭相傳唱。樂曲寄寓愛國思鄉之深情,縈繞神州。此后新中國教育部門又將《念故鄉》正式納入初中教材,進一步擴大了這首曲子的影響,幾至家喻戶曉。

《念故鄉》這首歌,要數歌唱家李碧華唱得最好聽,她樸實淳美的歌喉,款款傳情,猶如輕聲呼喚,把人們帶入幽遠的民國心境,也讓人們在側耳聆聽中與《自新大陸》第二樂章發生心靈的共鳴。

聽者從遐想中夢覺,英國管齊奏的美妙樂曲,讓人恍惚中看到波西米亞廣袤土地上的森林、原野、村莊里裊裊升起的炊煙,聽到山谷里溪水奔流的聲音及小鳥啾啾的啼唱。隨之而起的首席大提琴帶動數把小提琴奏出的抒情慢板,如秋風悲鳴、燈下嘆息,表達作者離開故土,別離親人的無限惆悵與留戀。

如果說,第九交響四個樂章,主要表現二個主題,其一是故鄉的留念,其二為新大陸的寄望。那么第二樂章讓“寄望”的心情暫時忘卻,而把炙熱的思鄉之情演于極致。

第三樂章的開頭部分,大提琴發出一聲提示的音調,小提琴的聲響接踵而至。弦樂、管樂及定音鼓組成的奏鳴曲飄忽不定,大提琴則奏出慢板的背景。接著小號、圓號與長號的音響猛烈不斷地涌入進來,仿佛急行軍的步伐,又像春雷滾過天際。

電光石火的激情稍有消停,長笛的獨奏宛如雀鳴溪聲婉轉縈繞。第九交響曲的華彩主題反復出現。恰似多幕劇的女主角多次登場,每次出場總給人以驚艷的感動。這個主題曲在全樂四個章節中輪番凸顯,宛如紅線串珠,使整個樂曲化作金色的項鏈,美輪美奐。

如果把蕭邦的鋼琴曲詮釋為詩歌,蕭邦為“鋼琴詩人”,那么德沃夏克所寫的交響曲則可以領會為一首首音樂史詩,而德沃夏克也成為揮寫“交響史詩”的荷馬。《第九交響曲》確是史詩,它用樂曲闡述“美國的故事”。

第四樂章。臺上指揮家顯示激奮的神色,指揮棒舉起的剎那,號角齊鳴,節奏急驟而歡騰。定音鼓響起,如聽盛夏激雨。單簧管的鳴奏隨之尾隨,如飛瀑流泉、風過松林。此時,如同舞曲般的樂聲奏起,全場的氣氛煥然一新。歡喜代替了哀愁,信心代替了疑慮,力量代替了無奈。

整個音樂廳聽眾的情緒被帶動起來,情不自禁地合著樂拍有節奏的鼓掌。《自新大陸》既是史詩,也是論文,用音樂敘說著哲理。第四樂章是“論文”的結論,來自新大陸的結論:對新大陸文明的贊同與首肯。

人們解讀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總說樂曲的主題是背井離鄉的黯然神傷,是回望與念舊。其實樂曲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曲調,都在提醒人們,宜從另一個方面,對這首世界名著作全新的讀解。

人在旅途,前半程是對故鄉的不舍與懷念,而至后半程,接近目的地,或已經踏上新土地,他的眼眶中會再次盈滿淚水,他的心情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由念舊轉向趨新,由懷鄉變為向往。

如果這個旅行的目標是早已向往的勝景,那么這種趨新向往之情,會更加明顯地映在他的眼里,寫在他的臉上,刻在他的心里。念舊與趨新是人性構造的兩個特征,因為念舊,安定與寧靜,因為趨新,激動而進取。

這使人想起德沃夏克寫給布拉格的朋友約瑟夫·賀拉夫卡夫婦的一句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感恩于神,我們都安好,不會不好。因為這是多么美麗而自由的國家,人們可以平靜地生活著。這正是我之所需。([英]尼爾·巴特沃斯:《德沃夏克》)

現在我們明白了,全曲抑郁的調門只是走向激情的前奏。樂曲的主題,不是鄉愁的哀念而是迎新的愉悅,是走出“卡夫卡的城堡”的感動,是千百世延續的亞歐土地文明,遭遇一個剛剛揭曉、煥然一新的海洋文明的欣喜與驚愕。

二 平生如歌

1841年9月8日,德沃夏克出生于布拉格郊外的一個波西米亞人村子。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名耳熟能詳,現在它已經一分為二:捷克與斯洛伐克。當一個概念叫出口,會迅速出現自由聯想,東方、東歐、前蘇聯這些名詞也即刻浮現腦際。

捷克屬于所謂“邊際國家”。19世紀的中葉,它是奧匈帝國的屬地。如果把俄國和他周邊的一些斯拉夫國家說成“東方”,而把德國、奧地利等看為“西方”。那么捷克天生兼有東西方的雙重氣質。

德沃夏克是波西米亞人。波西米亞處于捷克中西部,最早的名稱叫“Boii”,早在公元1世紀就已經出現的凱爾特人部落。波西米亞人具有追求自由,特立獨行的天性。這個民族中走出一個特殊的種群,他們不信傳統的宗教,載歌載舞,浪跡天涯,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吉普賽人。

如今,“波西米亞”連帶流蘇、褶皺、大擺裙等流行時尚,成為人類性格中熱情灑脫、創新奔放一面的象征。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聲胡斯,是波西米亞人中的英雄,他的塑像矗立在布拉格老城廣場的中心,堅毅的表情顯示波西米亞人執念進步的意志,而德沃夏克則用一曲“自新大陸”表達了這個古老民族融入世界的信心。

德沃夏克的父親以屠宰牲口為業,但卻是一名優秀的草根音樂家。每逢年節,他挽琴登臺,悠揚的琴聲,贏得臺下陣陣掌聲。也是一個巧合,附近一個大莊園的主人,是貝多芬的好友與贊助人,經常組織歌舞集會,德沃夏克的父親總是應邀到場,并和莊園主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德沃夏克和父親一起,耳濡目染,逐漸喜歡上音樂。

父親教他拉小提琴,他很快拉得像模像樣,父親一旁聽得喜歡。德沃夏克13歲時去鎮上的學校學習。在父親的安排下,德沃夏克師從當地安東尼老師正規學琴。不僅學習小提琴,也學習中提琴、鋼琴及管風琴。老師脾氣急躁,彈錯一個樂曲,“遭到了懲罰,比樂譜上的豆芽形的音符還要多。”然而嚴師教鞭下的管教,讓德沃夏克掌握了正規的演奏技能與堅實樂理基礎。

行走人生,會出現若干轉折點,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將改變命運。這樣的轉折點,可能是遭遇一個事件,也可能是認識一個人。而在事業追求的道路上,往往因偶逢良師使生命升華,發生喜劇般的變更。德沃夏克誕于“屠夫”的家庭,父親又過早去世。出身在這樣的家庭,因社會“資源”的缺乏,要登上社會的上層,聞達于世,希望渺茫。

然而命運女神有時會在旅程的拐角,意外地出現,向人招手。德沃夏克遭逢人生中的“貴人”勃拉姆斯,使他的音樂生涯步入勝景。

勃拉姆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以作曲著稱于世。他1833年出生于德國漢堡,父親是一名普通樂師,家境貧寒。為了生活從小就做舞會伴奏。后來與約·阿希姆結交,被推薦給大音樂家舒曼得到賞識,并由于自身稟賦的發揮,名播樂壇。

德沃夏克在寫給勃拉姆斯一封信中說:不久前,他特地去了維也納,想登門看望恩師,親聆教誨及當面致謝。可惜正逢先生前往萊比錫,未及拜見。信里說,他已留下拙作給貴府的管事,盼勃拉姆斯返回維也納后,不吝指正是幸!

德沃夏克在信中又詢問是否收到《摩拉維亞二重唱》的德文翻譯,并告知勃拉姆斯的D小調協奏曲在布拉格演出,獲得空前成功。信的末尾誠懇表示,愿將自己作品題獻給勃拉姆斯,懇求首肯。事情正是如此。德沃夏克去往維也納時,勃拉姆斯正在德國、荷蘭巡演途中。

當年3月,勃拉姆斯回到維也納,還未等安定下來,即刻給德沃夏克回信。信里為兩人交臂而過,未能謀面而遺憾,又為收到德沃夏克留下的作品而高興。他一方面指出作品的一些缺點,同時通知德沃夏克,將把德沃夏克的曲譜推薦給出版社。

勃拉姆斯1878年5月寫信給西姆羅克,竭力推薦德沃夏克的作品。他在信中說:我不知道你是否能夠冒風險在這個年輕人身上。德沃夏克確實具有音樂家所企求的才能,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展現無疑。勃拉姆斯最后加重語氣強調:我除了推薦德沃夏克之外,已無法再多說些什么,“何況,你自有你的判斷和生意眼光。”

少不了勃拉姆斯的大力推薦與站臺宣傳,德沃夏克的樂曲得以出版并暢銷,為此西姆羅克信心大增,顯示出版家特有的商業眼光,又邀請德沃夏克創作一組《斯拉夫舞曲》。舞曲以鋼琴二重奏的形式演奏,很適合家庭舞會使用,結果樂譜剛一上市,購者蜂擁。德沃夏克音樂家的名聲也因此不脛而走,差不多整個歐陸音樂界都以演奏他的作品為榮。

不久,英國樂壇也歡迎他的到來,他欣然前往,備受榮寵。此后他前往美國,應邀出任美國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在美國,他創作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樂曲《自新大陸》。1893年12月美國管樂樂隊正式首演這首樂曲,大獲成功。

看到這樣的情況,西姆羅克為自己薦才成功、活脫脫地創造出一個音界新秀而暗暗高興。不得不承認,德沃夏克一舉成名,與西姆羅斯識才舉才大有關系。

德沃夏克在他晚年,只專注于歌劇的創作。這時候他寫成著名的《水仙女》一劇。這是他一生中,繼《自新大陸》之后,又一部傾盡心血的鐘愛之作。這是一部三幕悲劇,主題不同而照應自如的幾個基本旋律如星辰在天,交相輝映,其中水仙女的音樂主題貫穿全劇。第一幕水仙女的詠嘆調《月亮頌》,表達水仙女對完美情侶的渴望思念及于美麗婚姻的無限憧憬,動人心弦,催人淚下,業已成為天下無數相思人的夢寐情歌。

1904年暮春,德沃夏克準備最后一部歌劇《阿爾米達》的演出,因腳痛中途離場,此后一直疲憊不堪,只得臥床休息。這一年的5月1日德沃夏克終因心力衰竭,長眠不醒,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三 名曲的誕生

1885年,紐約一家食品商的夫人圖伯,出資創立了紐約國家音樂學院。為征引人才,擴大學院的影響,她想找一位具有國際影響的音樂家來做院長。經人介紹,她決定邀請聲名卓著的德沃夏克擔任此職。1891年6月6日,德沃夏克收到信函,信中以探詢的口吻問道:尊敬的德沃夏克先生:您是否愿意擔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的職務,并在這里舉辦十場您的作品音樂會?為期8個月,并有4個月的休假。若幸得同意,則盼望能在1892年10月前到任。

學院開出的年薪1.5萬美元。這在當時美國藝術界屬于一流待遇,而對于捷克更是一筆巨款。德沃夏克收到這封信后與妻子商議,妻子欣然同意,這固然出于經濟的考慮,家庭成員增加,開銷越來越大,需要增加收入,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國這個充滿活力的新世界,對于這個藝術之家的感召與吸引。考慮到行政工作太多,影響業務,德沃夏克仕途推卻院長的職務。經信函來往商議,德沃夏克最后還是答應受聘院長,聘期兩年。

1892年9月,德沃夏克前往美國,時年60歲。從此刻到1895年4月,兩年又7個月的光陰中,是德沃夏克一生中,値得紀念的特殊時期,這時的他接受來自“新大陸”的邀請,任紐約國立音樂學院的院長。在此,他身處美國精神的中樞地區,感受一個年輕文明的脈搏與呼吸。

他的思想插上了翅膀,變成了飛翔的精靈,它要從落成于1886年的自由女神霞光般的眼神中掠過,去感念人類尊嚴進步的光華。它要翱翔于曼哈頓島嶼重重樓宇的屋頂,去傾聽白鴿放飛時的歡鳴。它要觀賞氣勢非凡的尼亞加拉瀑布,白浪滔天,飛落百丈高崖,一覽北美壯闊的山河。它要繼續飛翔,往西飛躍科羅拉多大峽谷的萬丈深淵。它要穿越亞利桑那茫茫無際的戈壁。當它垂下翅膀,正好棲息在印第安人圓錐形帳篷的門前,去傾聽古老排笛吹奏出來的天籟之音。

德沃夏克致函友人:我正在努力適應旅居美國的生活,好在學校事務不是很忙,這使我有足夠的時間從事創作。現在手里做的是一部交響曲的譜寫。德沃夏克說的這部曲子,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自新大陸》。“我喜愛這首曲子,它和我寫的其他曲子在風格上迥然不同。”德沃夏克在信里提醒未來的聽眾:只要稍有嗅覺,即可聞出這首曲子中的美國味道。

德沃夏克是捷克最著名的音樂民族主義代表。從音樂史的視界來看,捷克具有豐富深厚的音樂傳統,只是進入近代以來,德囯音樂給予捷克樂壇以有力的沖擊,以至形成類似“鐘罩”的效應,限制了本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就在此刻,捷克音樂民族主義應運后生,所做的工作是把捷克音樂從德意志旋律的籠罩下擺脫出來,給予捷克音樂以“本位”與自主的地位。

不過,這項工作的積極意義又在于不是一味排斥世界文化,而顯示地域性的抵御主義。這在德沃夏克身上表現得特別強烈。

“如果我沒有看見美國,我是永遠也寫不出像現在所寫的交響曲來的”,旅居美國的所見所聞,給予德沃夏克精神的沖擊與創作的激情。1893年5月,史詩般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正式完成,并由安樂·澤德指揮的紐約愛樂樂團首演,一舉成功。

這部樂曲在世界上眾多的人群中回響流傳,所獲贊譽如潮,許多國家著名的交響樂隊,一次又一次地演奏著這部樂曲,盛演不衰,用不同民族的音樂語言及演奏方法,對它作內涵的再譯與樂魂的重現。

德沃夏克在樂曲最初出版時,曾鄭重地在樂名《第九交響曲》的后面列上“自新世界”的副題,而在中國這首曲子一直被改稱為“自新大陸”。“自新世界”英文是“From the New World”,而“自新大陸”則為“From the New continent”。

其實在世界范圍內,“New World”已成為北美,或美國的專屬名詞。關于為什么這個曲名在中囯遭遇改譯,著名指揮家李德倫先生曾有過解釋。他說:五十年代初,世界和平理事會提議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德沃夏克名列其中。中國作出呼應,決定公開演奏德沃夏克的這首名曲。然而在翻譯命名時卻遇到問題。當時正值“抗美援朝”,美國被視為世界公敵。解放初期人們把新中國稱為“新社會”、“新天地”、“新世界”。這樣如果把《第九交響曲》的副題譯為“新世界”就很不合時宜。“新世界”由此改譯為“新大陸”,并延續至今。

德沃夏克在創作這部樂曲的時候,把游歷美國時得到的印象與沖激、驚喜與感動、詫異與質疑化作音符的湍流,組成旋律的颶風,一旦通過小提琴與大提琴、長號、小號與圓號、短笛與長笛、定音鼓與鑼鈸等樂器表達出來,即刻形成特有的音響的氣場漩渦,攝人心魄。

德沃夏克自述,自己的曲子在美國公演,“聽眾狂熱地鼓掌,我仿佛變成了國王……”。而美國的媒體則一致認為:“屬于美國自己的交響曲誕生了”。因為在他們看來,樂曲的旋律是美國民歌,樂曲中有“美國故事”的娓娓道來,有“美國精神”的電光一閃。

是的,當我們坐在天鵝絨的座席上,傾聽第九交響曲的一個個樂章,會不會神思霞飛,乘上時光的列車遍歷美國東海岸,尋訪紐約、華盛頓、費城諸城的歷史遺跡,探尋建國之初的刀光劍影、瑞風祥端。

會不會沿66號公路,直抵西海岸,去體會美國人西部開發時,如何的篳路藍縷、以啟荒漠。會不會不辭辛苦地穿越峻峭的內華達山地,來到茫茫戈壁荒野,去觸摸往日淘金熱的余溫。

會不會在此音樂的行程中,去看一座樸實無華的磚樓,瞻仰一個破裂的銅鐘,或圍著一張鋪放著羊皮紙、擱著一支鵝毛筆及一小罐墨水的橡木桌走一圈,流連忘返。一旦和它們相遇。這些塵封的老古董會一個個抖擻精神,與遠道而來的朋友,侃侃而談,敘說屬于它們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往事。

人們習慣將美國“五大象征”看作美國精神的體現。具體而言為:自由女神、芭比娃娃,格蘭特·伍德繪制的油畫《美國哥特式》,野牛鎳幣和山姆大叔。在德沃夏克看來,美國精神的“圖騰”只有一個,就是自由女神像。

1886年起,自由女神屹立于碧波蕩漾的紐約灣。新到達的外國移民坐船進入美國,首先看到的就是自由女神像,只見她的左手捧著一部文件,右手高舉火炬,神色 堅毅,仿佛向人們訴說一個美麗的美國夢。這是一位法國藝術家的作品,為慶祝美國獨立和美法聯盟而設計。據說塑像手臂的原型來源于創作者的妻子,而塑像的臉則與藝術家母親的臉龐完全一樣。

人們說,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其靈感來自于他所坐的郵輪,駛入紐約灣看到自由女神像最初剎那間的震憾與啟迪。他在樂曲中體現的美國精神,就是自由女神告訴人類的世界共同精神:自由、平等、獨立。

人們都說德沃夏克的這首交響曲回響著美國黑人歌曲抑郁的旋律。而在第二樂章中,如此特殊的樂理印記尤為明顯。這讓人想起1851年福斯特創作的《故鄉的親人》所特有的婉轉音色。

福斯特自幼接受音樂熏陶,經常跟隨黑人保姆前往教堂膜拜,因被黑人所唱的贊美歌打動,賦寫此曲。與福斯特相同,在與美國基層音樂的接觸中,黑人宗教歌曲的靈魂注入了他的作品。

德沃夏克任職的國家音樂學院不是一個盈利的單位,只對付得起學費的學生收費。令德沃夏克感到滿意的是,學校對有前途的黑人學生提供免費教育。他在這里給學生上課,每周有兩次排練。他告訴學生,美國自有充沛的藝術原始力和豐饒的音樂礦藏。他深情地感嘆,他如何被印第安舞蹈強烈節奏感染震撼,如何在聽到黑人靈歌與西部民謠時激動得流淚。

德沃夏克在1895年2月的《哈潑雜志》上這樣說:這些夢幻般變化的主題,從美國的土地生長出來,它屬于美國,是大地的產物、真正的美國之聲。美國的作曲家們必須轉過頭來,向它致敬。([英]尼爾·巴特沃斯:《德沃夏克》)

他充分肯定黑人民歌的藝術價值,大聲贊揚這種藝術形式:“在黑人民歌里,我發現了一個偉大高貴的音樂流派所應該具有的所有特點。”德沃夏克與他的黑人學生結下不解之緣。課余時分,他傾聽黑人學生為他演唱,并認真地記下樂譜。這些優美的旋律,像清溪匯入大河,轉化為《自新大陸》獨特的樂章基調。

人們都說德沃夏克的這首交響曲回響著美國黑人歌曲抑郁的旋律。而在第二樂章中,如此特殊的樂理印記尤為明顯。這讓人想起1851年福斯特創作的《故鄉的親人》所特有的婉轉音色。

福斯特自幼接受音樂熏陶,經常跟隨黑人保姆前往教堂膜拜,因被黑人所唱的贊美歌打動,賦寫此曲。與福斯特相同,在與美國基層音樂的接觸中,黑人宗教歌曲的靈魂注入了他的作品。

1893年12月美國管樂樂隊正式首演這首樂曲,獲得成功。黑人作曲家評論德沃夏克的這部作品說:作品不僅具其本身的音樂價值,而且顯示如此豐富的黑人音樂語匯。

美國人總認為黑人社會地位低下,屬于他們的一切,包括音樂,也必然低劣不堪。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克服偏見,讓黑人音樂登上大雅之堂,成為美國音樂的基本組成部分。

在美國生活的日子里,德沃夏克常到黑人學生中去,觀察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一起歌唱。

他所在的音樂學院有一名黑人男中音歌唱家哈利.查柯.勃萊,成為他的好朋友。德沃夏克常請他來自己的公寓演唱,記下了許多黑人民歌的曲譜。德沃夏克在音樂學院除行政工作之外,擔任作曲、配器課程的教學與學院交響樂隊的指揮。他把這些編入教材,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去。(蔡際洲:《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的這首交響曲,無論是慢板的抒情,還是激越的悲鳴,都在敘述美國建國一路走過的艱辛與悲愴,而對美國黑人經歷的痛苦更寄以無限而深切的同情。

側耳輝煌的樂章,是不是聽到炎炎烈日下,南方棉田中,黑人奴隸疲憊的喘息?是不是聽到他們掙脫枷鎖的呼號?是不是聽到為解放黑奴而發動的南北戰爭的暴雨般的槍聲?

顯然,德沃夏克將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旋律匯入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恢宏的精神氣度與生動的美國特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2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24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8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8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8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1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16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3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1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9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5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朋友寫的日記,有黑膠同好的同學,可以加他微信交流:onsite71 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自新世界(From The...
    sy1944閱讀 3,525評論 0 1
  • 這幾天被《我不是藥神》的各種信息刷屏,而且是清一色的五星推薦。好奇的我昨天也去電影院共享了一張電影票。 有人說這是...
    nina啦啦啦閱讀 254評論 0 1
  • 以前做事情沒什么計劃,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會兒干這個,一會兒干那個,工作效率很低,還老覺得時間不夠用。今天看了文...
    A一路花開閱讀 109評論 0 0
  • 9月1號你正式的步入了小學,開始了小學生活。感覺好看一學期就這樣結束了!首先是先要感謝兩位老師的辛勤付出向您們道一...
    簡單就是愛_5f48閱讀 262評論 0 0
  • 有一天聰明遇見愚蠢,聰明鄙夷地從嘴角漏出兩字"蠢貨"。愚蠢慢悠悠抬起頭深情地說:"其實我有個秘密想告訴你,你是我失...
    問基閱讀 13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