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是侍奉君主的首要品德,而夏朝的關龍逢被斬,商朝的比干被誅殺;孝是德行的首要,但孝己憂美而曾參泣;碰到喜好文學的君主,賈誼被貶謫到長沙;應當用武之時,李廣卻沒有被封侯。又說:“心意相合,不同類別的人也能和睦相處;心意不合,親密無間的朋友也會交兵。”)
作為君主沒有不希望他的臣子忠誠的,然而忠誠未必就能得到信任,所以伍員流于長江,萇弘死于西蜀,他們的血三年才化成碧玉。一般說來,人們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孝順的,然而孝順未必就能得到慈愛,所以孝己憂愁而曾參悲戚。這些都是難以如愿的事情。何以這樣說呢?(如果有越國的射手去關東射箭,那么即使關東人像越國人一樣善于射箭,越國人也不會因此不信任關東射手;同樣地,如果越國射手來到關東射箭,那么即使關東人像越國人一樣射技不精,關東人也會因為面臨危機而逃跑。)(另有一說:魏文侯問狐卷子說:“父子、兄弟、君臣之間,可以依賴他們的賢德嗎?”狐卷子回答說:“不能。為什么呢?父親賢德,歷史上不過有堯這樣的人物,但他兒子丹朱卻被放逐;兒子賢德,歷史上不過有舜這樣的人物,但他的父親瞽叟卻受到拘禁;哥哥賢德,歷史上不過有舜這樣的人物,但他的弟弟象卻傲慢無禮;弟弟賢德,歷史上不過有周公這樣的人物,但他的哥哥管蔡卻被誅殺;臣子賢德,歷史上不過有商湯和周武王這樣的人物,但夏桀和商紂王卻遭到討伐。希望別人的人都不會如愿以償,依賴別人的人都不會稱心如意。你想要治理好國家,就得從自身做起,別人有什么可以依賴的呢!”)
漢朝的時候,梁孝王藏匿了羊勝和公孫詭,韓安國哭著勸說梁孝王:“大王你自己與皇帝(這里的皇帝指的是漢景帝,是梁孝王的兄長)比較一下,你和太上皇(即漢高祖劉邦)以及皇帝與臨江王(漢景帝的太子)的關系誰更親呢?”梁孝王說:“我比不上。”韓安國說:“太上皇和臨江王是親父子關系,然而漢高祖說:用三尺劍奪取天下的人是我。所以太上皇最終不能當政,居住在櫟陽。臨江王是嫡長子,因言語不當而被廢黜在臨江,因為宮墻事件,最終自殺在中尉府。為什么呢?因為治理天下終究不能因私害公。有句俗話說:雖有親父,怎么知道他不是老虎?雖有親哥哥,怎么知道他不是狼?現在大王你位列諸侯,喜歡一個奸邪之臣,浮夸之言犯上,禁止干擾明白的法度。天子因為太后的緣故,不忍心對你繩之以法。太后日夜流淚,希望大王你自己改過,但大王你始終不覺醒。又像太后去世后,大王你還能依靠誰呢?”話沒說完,梁孝王便放出了羊勝等人。(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弟弟,使用羊勝、公孫詭的計策,謀求成為漢朝的太子,擔心大臣們不聽他的,于是暗地里派人在朝廷里刺殺了當政的謀臣袁盎。漢景帝聽說了公孫詭、羊勝的計謀,派了十個人到全國大搜捕,捉拿公孫詭、羊勝,但沒有找到。內史韓安國聽說公孫詭、羊勝藏匿在梁孝王那里,進去見梁孝王,勸說他。于是梁孝王交出了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就自殺了。)
由此可見,它們有什么可以確信的!俗話說:“因為權勢和利益而結合的,一旦權勢和利益消失,彼此的關系就會疏遠。”又說:“靠姿色事奉君主的,姿色衰退后,寵愛也就完了。”這是說財勢和美色也不可確信。墨子說:“縱然是慈父,也不愛無益的兒子。”黃石公說:“君主不能沒有道德,沒有道德,臣民就要背叛。”這是說臣民也不可確信。《詩經》說:“求自己平安吧!”這是真知灼見啊!這是真知灼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