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十有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垂葭。
夏,筑蛇淵囿。
大蒐于比蒲。
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
冬,晉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晉趙鞅歸于晉。
薛弒其君比。
【傳】
十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垂葭,實郹氏。使師伐晉,將濟河。諸大夫皆曰:“不可。”邴意茲曰:“可。銳師伐河內,傳必數日而后及絳。絳不三月,不能出河,則我既濟水矣。”乃伐河內。齊侯皆斂諸大夫之軒,唯邴意茲乘軒。齊侯欲與衛侯乘,與之宴,而駕乘廣,載甲焉。使告曰:“晉師至矣。”齊侯曰:“比君之駕也,寡人請攝。”乃介而與之乘,驅之。或告曰:“無晉師。”乃止。
晉趙鞅謂邯鄲午曰:“歸我衛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午許諾。歸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衛是以為邯鄲,而寘諸晉陽,絕衛之道也。不如侵齊而謀之。”乃如之,而歸之于晉陽。趙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使其從者說劍而入,涉賓不可。乃使告邯鄲人曰:“吾私有討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遂殺午。趙稷、涉賓以邯鄲叛。
譯文
【經】
十三年春季,齊侯、衛侯在垂葭駐軍。
夏季,魯國建筑蛇淵囿。
魯國在比蒲舉行大規模閱兵儀式。
衛國的公孟彄率領軍隊攻打曹國。
秋季,晉國的趙鞅逃到晉陽,發動叛亂。
冬季,晉國的荀寅、士吉射逃到朝歌這個地方,發動叛亂。
晉國的趙鞅回到晉國。
薛國弒殺了它的國君比。
【傳】
十三年春季,齊景公、衛靈公住在垂葭,垂葭就是郹氏。派軍隊進攻晉國,將要渡過黃河,大夫們都說不行,邴意茲說:“可以,用精兵攻打河內,傳車一定需要幾天才能到達絳邑。絳邑兵馬不到三個月不能到達黃河,到那時我軍已經回兵渡河了。”于是就進攻河內。齊景公把大夫們的車子都收起來,只有邴意茲可以坐車。齊景公想和衛靈公同坐一輛車,跟他一起飲宴而命令乘廣套車,載上甲兵。派人報告說:“晉軍到了!”齊景公說:“等到君王的車子套好,寡人就代您的御者駕車。”于是就披甲和衛靈公一起登車,驅車向前。有人報告說:“沒有晉軍。”這才把車停下。
晉國的趙鞅對邯鄲午說:“把衛國進貢的五百家還給我,我要把他們安置到晉陽去。”邯鄲午答應了。回去告訴他的父老兄長。父老兄長都說:“不行。衛國是用這五百家來幫助邯鄲午的,要安置在晉陽,這就是斷絕和衛國的友好之路。不如用侵襲齊國的辦法來解決。”于是就照著父兄的說法辦,然后把五百家遷到晉陽。趙鞅發怒,把邯鄲午找來,囚禁在晉陽。趙鞅讓邯鄲午的隨從解除佩劍再進來,涉賓不同意。趙鞅就派人告訴邯鄲人說:“我私人對午進行懲罰,您幾位可以按自己的愿望立繼承人。”就殺了邯鄲午。趙稷、涉賓領著邯鄲人叛變。
定公七年(前504年),齊鄭聯盟反晉,衛靈公當時想加入,因為朝中大臣存在爭議被擱置了,定公八年(前503年),鄟澤會盟時衛靈公受到晉國人的侮辱,因此統一了國內的意見,衛國正式叛晉,這幾年反晉聯盟幾次主動攻擊晉國,現在齊衛聯軍又準備進攻晉國,也許在主攻方向上存在爭議,邴意茲明確分析了晉國人來不及反擊的原因,力排眾議支持齊景公,齊景公對邴意茲特別贊賞。
齊景公為什么想和衛靈公同車?我想不太明白,難道是為了在衛靈公面前表現自己的勇敢?還特意弄了一個謊報軍情的小手段,這有什么意義呢?
趙鞅和邯鄲午都是趙氏的同族,只是邯鄲午算是旁支了。按杜注,衛國送給趙家五百戶人口,是因為定公十年(前501年),趙鞅帶兵攻擊衛國,這五百戶是衛國求和的代價,趙鞅把這些人口暫時安置在了邯鄲,現在討回這些人口,本來沒有疑議,只是邯鄲氏的族人,考慮到直接遷移這些人會讓衛國對邯鄲氏不利,采用了一些手段,最終還是遷移了人口。只是沒想趙鞅反應這么大,導致了邯鄲午被殺,邯鄲氏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