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眼論,用圍棋洞察世界
喻穎正
一、活下來
活下來,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基本前提,商業亦如此。
生動的死活概念,可見于圍棋。作為變化最復雜的腦力游戲,圍棋的基本規則僅有八個字:氣盡棋亡,隔手提劫。
我在兒子兩歲多時,花了20分鐘教會他懂得“氣”。懂得氣,就懂得死活;懂得死活,基本就懂了圍棋。
圍棋的有趣之處,在于只制定了極簡的底層邏輯,卻變幻出無盡的世界。
所謂氣盡棋亡,是指假如一塊棋沒氣了,就會死掉(從這點看,圍棋是暗喻人之生死的哲學游戲)。開局時,棋盤開闊,棋子們活得都很敞亮,有的是氣。可隨著中盤廝殺,短兵相接,氣會越來越少。直至外圍完全沒氣。
所以,在圍棋對局中,你一方面需要搶地盤,一方面趕在被徹底包圍前,于內部做出至少兩只眼來。(作為一個心不在焉的圍棋愛好者,我在對局時會默念:要有地,要活棋。提醒自己別只顧過手癮。)
想起101空降師的名言:傘兵生來就是被包圍的。圍城、圍棋,人生又何嘗不是呢?起初一片開闊,覺得人生到處充滿可能性,長大后開始四處搶地盤,然后氣越來越緊,生活漸漸逼仄,呼吸愈發困難,此刻突然發現:kao,眼位不夠,還沒活!
二、活下來,一切好談
索羅斯的箴言:活下來,一切好談。
俞敏洪說:
開始創業,有兩個要素很重要--
第一、你這個商業模式未來到底有怎樣的大市場;
第二、眼前你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活下去。
馬云談及創業時,認為初創公司最重要的是做簡單的事情。
就一件事情。圍繞一個主題。做最簡單和最快樂的事情。
不做大戰略一類的事情。
初創公司,千萬不要去做這些事情。
沒戰略,活下來就是戰略。
三、兩眼活棋
有兩個真眼,才能活棋,亦是基于氣的推演,而非設定。
若你一塊棋有兩個真眼,我一次下一子,最多堵住你一只眼。按照規定,我的這一子自己沒氣,放不進去。
圍棋的“兩眼即活”理論,在商業模式上有非常巧妙的映射。我以這“兩眼論”為思考模型,探究企業本質,頗有樂趣。且讓我拿錘亂敲一番。
今天下午在停車場看到一輛早期的特斯拉跑車(Tesla Roadster),即使其不是電動車,光是造型已很勾人。
最新的特斯拉SUV,為了未必那么實用的鷗翼門設計,不惜推遲發售。馬斯克深深明白,特斯拉的兩只眼是:
電動車+豪華車新品牌。
2016年底,該公司強調,特斯拉在美國超豪華類型的汽車中幾乎占據了1/3的市場份額。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則是最新升級的寶馬7系與奔馳S系列,而非別的電動車。
電動車是觸發點,決策點還是豪華車。有錢人們一直期待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玩具,這是購買的基本面。鋼鐵俠同學對此“兩眼”了然于胸,所以死磕鷗翼門。
馬斯克本人,也有“技術+商業”兩只眼。
四、阿爾法狗的兩眼
這幾天柯潔對阿爾法狗。兼懂圍棋和AI的人,早知道人類幾乎沒有勝算。
哈薩比斯老早就想讓柯潔和阿爾法狗下。加上李世石極偶然地贏了一局,DeepMind團隊設計了一套系統,來避免出現類似失誤。拿人類排名第一的棋手測試,外加PR價值,各路都很踴躍。
現在天下文科生理科生都知道了,阿爾法狗之所以這么厲害,是因為AlphaGo使用兩種不同的深度神經網絡:
第一種是策略網絡,目標是選擇在哪里落子。
第二種則是價值網絡,價值網絡的作用是衡量走這一步對最終輸贏的影響:棋盤的局部經過很多層很多層的表征處理,最終得出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就是代表這步棋會贏的概率,概率越大,AlphaGo獲勝的概率就越大。
這便是阿爾法狗的兩只眼:
第一只眼:策略網絡,減少了搜索的寬度;
第二只眼:價值網絡,減少了搜索的深度。
兩眼一出,解決了圍棋變化不可窮盡的超級難題。
五、理論掃射
待我一一分析傳奇企業或產品的“兩眼”。
·IBM:軟件硬件人工智能+垂直領域服務(收購普華永道咨詢業務);
·星巴克:咖啡連鎖+關系資產(客戶關系、員工關系、供應商關系、社區關系);
·亞馬遜:電商+云計算;
·京東:電商+快遞;
·Google:搜索(其實是AI)+廣告;
·Facebook:社交+廣告;
·iPhone:移動智能終端+iOS。
城市也可“兩眼論”,例如:
·拉斯維加斯:奢華酒店+(賭場、娛樂和會展);
·硅谷:斯坦福+科技創業;
·北京:權力+總部;
·深圳:騰訊華為+青年精神。
國家何嘗不是。
·國家智慧之“兩眼論”是: 雅典智慧(自然科學)+耶路撒冷智慧(道德信仰實踐);
·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教堂”。
六、天才之兩眼
貝克漢姆紅這么久,靠的是兩道弧線:
1、任意球弧線;2、苦心經營的商業軌跡。
此謂他的兩只眼。
李安的兩只眼:家庭的東方傳統文化浸淫+美國學院派電影的修煉。
又如美女。人們總在討論男人愛的是白玫瑰還是紅玫瑰。其實男人迷戀的是:
1、泛白的紅玫瑰;2、透紅的白玫瑰。
這里的秘密是:“一流的智慧是指同時抱持相反的兩種看法,卻仍然維持運作的能力。” 來自《大亨小傳》與《夜未央》作者費茲杰羅。
再說阿爾法狗之父,哈薩比斯。
他在劍橋大學女王學院獲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畢業后加入Lionhead Studios工作一年,之后創立了Elixir Studios,以商業實踐人工智能。
隨后他重返校園,于2009年獲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
他的兩只眼:計算機+認知神經。
七、交叉與跨界
兩眼不止是交叉學科。更不是簡單“跨界”。
科際整合又稱跨領域研究,指的是兩個或多個學科相互合作,在同一個目標下進行的學術活動。
此類多學科合作項目通常由不同領域的學者組成(如人類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或者女性研究)。不過,也有不少科際整合起源于新的研究方向,如納米科技等。
只有在綜合了數個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時,這些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例如,量子信息處理綜合了量子物理及計算機科學,而生物信息學則把分子生物學引入了計算機科學領域。
許多科學家認為,只有通過發展多個學科的整合,才能解決人類所面臨的不少棘手問題,如AIDS、傳染病、全球暖化以及生物多樣性殆失等等。
另一方面,相對于當前學科過度專業化所造成的限制而言,科際整合也被視為一種矯正。
(以上來自維基百科。)
跨界呢?盡管大多時候只是東郭先生們的庇護所,但對于普羅大眾而言,也算是喜聞樂見,頗有娛樂價值。
八、呼吸間
人為何有兩眼?
是為了更加精確地觀察這個立體的世界。
成年人的雙眼約隔6.5厘米,觀察物體時,兩只眼睛從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視著物體,同時在視網膜上成像,合起來就得到立體感覺。該效應叫做“視覺位移”。
一個自然界的問答:為什么蛇的舌頭是分叉的?
蛇信子以捕獲氣味顆粒來辨別方向,分叉猶如氣味3D,亦是類似原理。
又如,科學家研究,實現機槍最大殺傷力的方法是:兩挺構成交叉火力。此謂兩只“槍眼”。
從企業競爭力的角度,本文的兩眼論更像是“鼻孔”。若只有一個鼻孔,一旦堵住此命危矣。
可以救急的是嘴巴。嘴巴大約相當于企業的現金流。有相當多的公司,僅有一個“鼻孔”,甚至一個都沒有,也能借由嘴巴的現金流制造繁榮假象,這類公司,出現問題便無力回天。
再往上,佛教云:生命盡在呼吸間。人生的長度,就是一呼一吸。只有這樣認識生命,才是真正體證了生命的精髓。
九、真與假
圍棋里,可以做出兩個鐵打不動的“真眼”。對手再高水平,也不能把我有兩個真眼的棋吞掉。
棋以外的事物則不然。沒什么是永恒的,沒有永遠的真眼。
如新浪微博:
1、 在形成期,第一只眼經常是第二只眼的基礎:新浪作為門戶的影響力與資源,推動其微博遙遙領先;
2、 第二只眼,是對第一只眼的超越式創新。微博的2.0屬性,令新浪煥然一新,更不消說其隱含的facebook之謀。
樂視不甘于只找到第二只眼,而是要建一個生態系統。但生態系統只能作為結果,而非“計劃”。于是樂視找了一堆新眼,包括電動車這一超級大眼。可惜全是假眼。
倒不如老老實實對標Netflix:流媒體+原創影視。
騰訊則自我革新,不斷探尋下一個眼。以自傷其指的勇氣,用微信來自我顛覆(結果都還健在)。
某種意義上,新眼的再生,是其基因的一部分。
十、股神眼
繼續拿錘子亂砸。
巴菲特的兩只眼呢?
他自己的答案是:“我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家,因為我同時是一個企業家,我是一個比較好的企業家,因為我同時是一個投資家。”
巴菲特小時候送報紙、撿打飛的高爾夫球販賣,在理發館擺彈子球機,都是做企業的經歷。
某種意義上,巴菲特是以投資股票的方式來經營企業,倒過來說也對。——“這種經驗使我在商業和投資領域都能從容的做出正確決定。”
在其漫長的投資生涯,巴菲特屢次沖向管理第一線,斗工會,抓經營,出任生死關頭的所羅門公司的臨時CEO,展現了其兩只眼的強悍力量。
僅僅如此,不足以將巴菲特推向世界之巔。當上面兩只眼合二為一后,他找到了新的一只眼:保險。利用新眼所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他的“企業投資家”這只眼找到了新支點,進而撬動了地球。
這種內在關聯、交叉火力似的雙眼能力,絕非搭積木般的所謂跨界。
如愛因斯坦所說:
“物理學家們說我是數學家,數學家們又把我歸為物理工作者。
我是一個完全孤立的人,雖然所有人都認識我,卻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
十一、點與桿
由上得出兩點:
1、即使有了兩只眼,也要不斷去發現新眼,來扮演第二只眼的角色,騰訊的例子亦如此;
2、兩只眼之間,有時候是“支點”與“杠桿”的關系。例如360,其免費戰略是“支點眼”,其變現手段是“杠桿眼”。
以此邏輯回看新浪微博,其輸在兩眼混淆,試圖用“支點眼”去干杠桿要做的事情,結果平臺日微。好在后來理清模式,重現光芒。
再如營收成長迅猛的Youtube+Google的搜索,流量與變現完美結合。而UGC方面較類似的優酷,因為少了Google似的杠桿,所以商業模式仍需要考量。比較起來,也許百度+奇藝更有前途。
(本文發在好幾年前。微博再次崛起,優酷也已賣掉。)
好的商業模式,幾乎都可以拿“兩眼理論”來套一套。
至少,一只眼,很難是長久的生意模式。
十二、獨眼滑行
用兩眼論作為思考工具,頗為好玩。
然而這幾年,我亦在想,現實世界并非完美的圍棋模型,真眼可能變假,假眼也能挺很久。
1、從圍棋角度看,棋長三尺,無眼也活。意思是說一塊棋如果蔓延很長,是挺難被殺死,類似金融領域的“大而不倒”;
2、某些特殊情況下,兩個假眼也可活棋,這樣的活棋方式便稱為假眼活(又稱兩頭蛇)。
3、有些公司和個人,就是可以跌跌撞撞、不管不顧地滑行很久,哪怕只有一只眼。人生有限,有些獨眼滑行可能持續半輩子;
4、哥倫布豎雞蛋的時候,沒有費力去找多個支點,而是直截了當把雞蛋砸扁,形成了一個小平面--一個大眼。
一只眼將就著活著,也未嘗不可。
第二眼,和第二曲線,也有那么點兒像。
漢迪把從拐點開始的增長線稱為“第二曲線”。
任何一條增長曲線都會滑過拋物線的頂點(增長的極限),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
在這時,時間、資源和動力都足以使新曲線度過它起初的探索掙扎的過程。
有些獨眼滑行,會在空中完成獨眼的更替,生存更久。
十三、工具箱
總結一下兩只眼在創業上的啟發與應用。
1、天外飛仙似的一只眼,成功的幾率都很小;
2、以某點“資源優勢、或者特許權利”為第一只眼,以“創新、延伸、嫁接”為第二只眼,活下來的可能性會大很多;
3、在天使資金支持下,只有一只眼的公司同樣可以得到發展。但其命運要么是賣掉,要么是成長至有了第二只眼;
4、關于是否該殺出去創業,我有“餡餅理論”,同樣符合兩眼邏輯,你要問自己:a、天上為什么要掉餡餅?b、餡餅為什么會砸到我的頭上?很多人對b的答案都是無效的:我的頭大,我比較聰明,我勤奮,我長得帥......
5、短暫的快錢、賭博、尋租式的交易,不適合以上原則。細究當然可能也符合兩眼論,包括從良后的能力再建,就不去萬金油般套用了。
十四、這一生
比爾.蓋茨本來是一個不用100年就會被遺忘的家伙,當他攀至財富的頂峰時,很漂亮地水平飛翔到慈善領域。他將自己的“鈔票、商人的精明、軟件工程師的系統思維”三位一體地嫁接至全新領域,也讓自己進入了“再活500年圓桌俱樂部”。
他找到了人生的第二個眼。
再如索羅斯,他一心想營造自己“哲學家”的人生第二眼。
為什么美國會連續出現Facebook的扎克伯格、Google的佩奇、蘋果的Jobs、微軟的蓋茨等黑客式的創業者?因為社會為他們提供了“創業”之外的“第二只眼”,輸了大不了回去接著讀書。
中國的權勢階層,有多少著眼于打造社會的“第二只眼”?
我們的飯桌上,永遠只有“一個眼”的話題:賺錢,孩子上學,房子。
一只眼的人生是苦逼的。
最后,回到開始:關于圍棋的“氣”與“眼”。其實,“眼”,就是內部的“氣”。一塊棋,不管多牛B,外部的“氣”,早晚要被收緊。所以,多強大的人和事物,都要靠內生的“氣”。
所以,“眼”不是做給他人看的,是內省的。和巴菲特的“內部積分卡”一個意思。
你當下的兩只眼是什么?
你人生的下一只眼,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