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婷半清
為了讓閨女上學方便些,前些日子我去辦了戶口轉移,把戶口遷到了市里。身份證也跟著換了新的,住址不再是某某縣某某鎮某某村。
老公調侃我:你現在是城里人啦。
是啊,從戶口上看,確實是城里人了。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遠離農村,在城市落腳。這會連身份證都在提醒我,夢想成真了。
是該覺得興奮啊,可此刻卻無比懷念呆了二十年的那個村莊。
1.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
所以,我分的清韭菜和麥苗,分得清香菜和五香菜,知道紅薯是長在土里,柿子是掛在樹上。捉過螞蚱,撲過蜻蜓,樹上摸鳥蛋,河里逮泥鰍,這些都是印象里獨具特色的娛樂項目。
現在,我也會經常買包北京方便面吃,味道確實好,但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有親戚來,不是盼著能見到三姨奶奶或者是五舅姥爺,而是盼著親戚走后,奶奶給我們分的那兩包方便面。北京或者南德,都是我記憶里最好吃的零食。
上小學之后,我家有了臺電視機,每當晚飯過后,家里擠滿了人,有孩子,有老人,像看電影似地一排排坐在我家堂屋里,坐不下的就站在門口。
大人小孩都追同樣的劇,我在父母的影響下看完了西游記、白娘子、楚留香、還有還珠格格。父親也陪我們看了最火的奧特曼,我最深刻的動畫片。
大概是我能拎得動提籃開始,就在地里幫父母干活,大活干不動,就撿麥穗,麥收季節,是最熱的時候,太陽無比的毒辣。我彎著腰把漏下來的麥子一穗一穗地撿起來,一大片的麥地,從早撿到晚,出的汗流到眼睛里,苦澀的睜不開。
長大些的時候,基本就是什么活都干,除草,施肥,掰玉米,摘棉花。每當走在密不透風的玉米地里,或者站在望不到頭的棉花田里,累的沒有力氣的時候,我都會咬牙切齒地下決心,我一定要離開農村,一定要。
在農村,我有著最原始,最單純的快樂。可也曾厭倦農活的勞累,想著遠離。
2.
對于貧窮,小時候,我是沒什么概念的。
因為家家戶戶都一樣,妹妹穿著姐姐的舊衣服,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混上一套新衣。平日里吃的最多是辣醬、腌的咸菜、蒜瓣,只有在過年或者生日的時候能吃上葷腥。
上了大學后,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家境窘迫,我一個月的生活費甚至不夠別人買件衣服的。
我常徘徊在地攤、夜市,和別人討價還價,為自己淘到一件便宜的衣服沾沾自喜,可轉身就看到別人穿的和我一樣,在擦肩的瞬間嘀咕一句:仿版吶,怎么都不好看。
因為貧窮和知識匱乏,農村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往往輸了一截。城里孩子學美術,學舞蹈,聽王菲,追周星馳的時候,我把我的第一本小人書視為珍寶,翻看了數遍。在家里的錄音機上聽著一盤總卡帶的磁帶,學會了第一首會唱的流行歌曲。
但也是這種貧窮,讓我知道,許多事只能靠自己。我不能任性地不開心就辭職;不能瀟灑地一失戀就來個獨自旅行;不能租高檔公寓,只能擠在擁擠嘈雜的都市村莊里。
可貧窮也是一種財富,她讓我不浪費,不攀比。同時,也讓我覺得自豪,我可以很坦然地說,你看,我的日常花銷都是自己掙的,買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攢的錢,多牛啊。
盡管農村孩子讀了大學后,遠離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但也面臨著獨自一人在外打拼,沒有背景沒有幫襯的境況。在房貸,孩子,家庭的壓力下,負重前行。
但我仍然感激父母的遠見,給了我多看看這世界的機會。
3.
最近總有一種聲音:“寒門不再出貴子”,或是“原生家庭無法逃脫”。
其實我想辯解,寒門還會出貴子。可我確實出于寒門,怎奈沒有成為貴子,辯解也顯得蒼白無力。
和我一起讀書的,有幾個同學,在初中就輟學,外出打工,她們的父母也曾極力勸解,說讀書有怎么樣怎么樣的好處,可她們還是一意孤行,搭上了南下的火車。
春節時,我見到了一位小學同學,可我真是認不出她。發胖了,又不修邊幅,素面朝天,領著倆個半大的孩子。她遠遠的看見我,叫了我的名字,可我回頭卻一臉迷茫,那個場景無比尷尬。
小時候最好的朋友,現在卻無法交流,她似乎也不愿和我多說,掃了一眼我的妝容和大衣,眼睛里閃過一絲羨慕的光。
她們大多在十七八歲就嫁人,在我還在讀大學時,她們就當了媽媽,最關心的是隔壁的兒媳婦生了男孩還是女孩,婆婆手里還有多少能動用的現錢,就算是有些靈氣,也被終日的家長里短、柴米油鹽消耗殆盡。
是生在農村的錯嗎?是父母的錯嗎?是所謂“寒門”的錯嗎?
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不夠堅持,是自己的選擇錯了。卻在沒有過上理想日子的時候,把原因推向原生家庭,推向農村出身,推向“寒門不再出貴子”。
4.
春耕秋收,早幾天收獲麥子就不會成熟,晚幾天播種也會錯失扎根的最合適機會。
在這種原始的農村文化氛圍下長大,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這在我之后的讀書和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思維指導。
如果問我,在農村長大收獲最大的是什么?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是獨立能力。
我上學前班的時候,已經會簡單做飯。夠不到鍋臺,就站在板凳上,熬粥,燒水。為了生火,把自己弄得像個小花貓。小學二年級,我已經會和面做面條,可在面條機上也會不小心把手軋進去,指甲變的烏黑。
所以在遠離父母的時候,我依然能把自己照顧好。自己能洗衣做飯,能提得動煤氣罐,扛得動桶裝水,能在病懨懨時還能走去診所看病。
現在,我不用再穿梭在玉米地里,胳臂被劃出一道道的傷痕;不用在毒辣辣的中午,拿著鐮刀割麥子......那樣的生活環境和經歷,我都能熬下來,還有什么是我不能堅持的呢?
曾經,我想著不顧一切的離開農村, 如今,我雖然做到了,可卻懷念那時的日子,那是我記憶里最幸福快樂的日子。在農村讓我知道了勞動的艱辛,懂得豐收的喜悅,也更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我的那個村子,一直在我的心中,是我的根源,是我最開始的營養供給。那里的娛樂項目,是我內心最有趣的游戲。
我很榮幸,出生在農村,盡管農村有些臟,有些破,有時封建,有時迷信。
我從不否認,自己是一個農村姑娘,哪怕對方是一種別樣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