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意大利的甜點像一個陽光俊朗會調情的帥哥
那么法國的甜點就像一個追求生活品質的傲嬌受
巴黎公社 、莎士比亞書店 、塞納河、時裝周、盧浮宮、埃菲爾鐵塔 、香榭麗舍大道 、普羅旺斯......想到這些,是不是立馬想飛去法國!
當然提到法國,肯定不會漏掉馬卡龍了....
令人想一親芳澤的馬卡龍(le macaron)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甜點之一,繽紛色彩暗示獨特風味,嬌小玲瓏惹人憐愛,輕輕咬下,舌尖嘗盡甜美歡愉。
馬卡龍可以說是當今甜點界的公主,除了烘焙過程需要細心呵護,價格也不斐。
但是你知道一開始馬卡龍只是普通的餅干嗎?
馬卡龍的起源莫衷一是
盡管身世不凡,真實的起源卻眾說紛紜。
在法國,許多城市都以歷史悠久的馬卡龍為傲,比較出名的象是亞眠(Amiens)的「亞眠馬卡龍」、南錫(Nancy)的「南錫馬卡龍」、圣艾米利翁(Saint-émilion)的「原始馬卡龍」等,各自有其傳說。
源自于法國的最早說法,是公元 781 年法國中部城市杜爾(Tours)東南方的科梅希修道院(Abbaye de Cormery)。
修士裸著上半身專注而投入地揉面團,精疲力竭,最后不小心倒在面團上,使得進烤爐前的面團上留有他的肚臍痕跡,所以此地所出的馬卡龍又稱為作「修士的肚臍」(nombril du moine)。▼
另有一說法指稱,和法式甜點劃上等號的馬卡龍,其實是從意大利引進的。
1533 年,意大利梅地奇家族的凱薩琳.梅地奇(Catherine de Médicis)與法國奧爾良公爵亨利(Henri d Orléans,即 1547 年繼承王位后的亨利二世 Henri II)政治聯姻后,帶著好幾位甜點師傅陪嫁,并且將甜點食譜也帶到法國。▼
最初的馬卡龍是以杏仁粉、蛋白和糖混合制成的單片餅干,口感相當厚實而且沒有餡料。
如上述所提及的圣艾米利翁的原始馬卡龍,外表凹凸不平,顏色如同燕麥餅干(Oatmeal Cookies),樸實無華。
▼
Ladurée 開創潮流
1862 年,巴黎市中心的皇家大街(Rue Royale)正開始興建名聞遐邇的巴黎歌劇院(Opera Garnier),許多進駐此區的店家于今都成為世界名店。
Louis Ernest Ladurée 也在此街營業烘焙事業,Ladurée 的第一家店就在這個充滿生命力的街區蓬勃發展。
直到 1871 年,才將店面改為甜點鋪沙龍,不僅販售我們現在熟知的巧致甜點,也提供婦女們能夠一面高談闊論,一面滿足口腹之欲的自由空間。
1952 年,Ladurée 的烘培師 Pierre Desfontaines(同時也是創辦人 Ernest Ladurée 的孫子)用兩片餅干夾內陷的馬卡龍,像三明治一樣,把奶油、果醬等餡料夾在兩個蛋白杏仁餅中間,透過濕度與溫度的控制,調和出外殼酥脆、內餡柔軟的豐富口感。
新式馬卡龍終于誕生。
Desfontaines 還將「茶室」(在法國稱作 Salon de thé,當時女性被禁止進出 café,Salon 為她們的社交場所)引進店鋪,讓這種輕巧奢華的小圓餅成了巴黎男女最愛的甜點。
1993 年法國霍德家族集團(Groupe Holder)買下 Ladurée。
總裁大衛.霍德(David Holder)在 25 歲時接手父親買下的 Ladurée,展開將馬卡龍推向全世界的計劃。
剛開始 Ladurée 的馬卡龍只有巧克力、咖啡、覆盆子和香草 4 種口味,霍德的第一個改變,就是為馬卡龍添加新口味──檸檬和開心果,也開啟 Ladurée 打破傳統,創造出多變口味的契機。
接著,他將古典卻缺乏個性的 Ladurée,重新打造成浪漫華麗的宮廷風格,蛻變成今天的樣貌。
年輕老板持續為老店注入新活力,霍德把 Ladurée 的馬卡龍打造成時尚精品,不僅馬卡龍的口味隨著季節更換,就連包裝也非常講究。
Ladurée 每季推出不同風格的禮盒,還曾跟高級時尚品牌如浪凡(LANVIN)、安娜蘇(Anna Sui)合作生產限定禮盒,讓馬卡龍的包裝盒躍升成時尚收藏。
Ladurée 儼然與時尚劃上等號,電影《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和影集《緋聞女孩》(Gossip Girl)片中也出現 Ladurée 馬卡龍的身影。
霍德在他的 email 簽名檔寫著「造夢者」,他要賣的不只是馬卡龍,更是一場迷人的夢。霍德堅持,消費者光臨 Ladurée 的時光必須是完美且迷人的。
「他們必須沉醉到連外面的世界都忘記。」
Pierre Hermé再創傳奇
Pierre Herme品牌是馬卡龍界青出于藍的代表,被譽為馬卡龍中的愛馬仕,由同名人物Pierre Hermé打造。
Pierre?Hermé打破了Ladurée所給人帶來的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味道,敢于創新,不斷地創造出新味道,其中最經典的是ISPAHAN。
當Pierre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經常會被樓下飄來的面包和餅干的香味所吸引。
“看到你可以用你的手做點什么,你可以賦予蛋糕生命,這對我來說就像魔法一樣。”55歲的Pierre說。
9歲時的pierre已經決定以后的一生致力于甜點的制作,他覺得這對他來說不是一種生活選擇,而是一種使命。
14歲的時候pierre產生了想待在廚房里工作的想法,而后拜師了著名的糕點師Gaston Lenotre。
其當了7年的學徒,那時的他想的是要盡可能地多學習,畢竟最重要的是要成功。
他說:“我并不想要那么快就帶著手提箱回到阿爾薩斯,然后說,“ 哦, 我失敗了, 我被解雇了。”
正是在師從Gaston Lenotre的日子里,pierre對現代法國心愛的馬卡龍的迷戀開始成形。
“當我開始在 Len?tre的時候,我不喜歡馬卡龍,因為它們很甜。”pierre說:“他們只是兩種餅干,有一點餡料,把兩種餅干粘在一起。”
他開始用傳統配方來試驗。“我試著找到一種方法,讓味道更濃烈。”他發現,解決辦法是在美味的兩道酥脆的皮殼之間加入更多的裝飾,由蛋白、糖和杏仁組成。
更進一步,pierre開始吸收更多的非傳統的口味和組合,如玫瑰、開心果和檸檬,偏離了香草和巧克力等經典。“我發明了一種新的馬卡龍,”糕點師說。“在這個領域里,人們缺乏很大的創造力。”
1998年,pierre在東京的New Otani酒店開設了首家Maison Pierre HerméParis店,三年后,他在巴黎的Rue Bonaparte開了第一家店面。
pierre從藝術家和面包師的角度來研究他的手藝。他的出發點是一個精神形象,他在紙上畫草圖,就像建筑師在畫藍圖一樣。
他說:“我可以向在廚房里和我一起工作的人們解釋,這些層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在腦海中想象了這個產品后,他會寫下這個食譜。
在任何時刻,pierre和他的團隊都在研究30到40個新創造。靈感以多種形式出現,無論是他的談話,還是他看到或讀到的東西。
但最常見的是,這些要素讓自己有了創造性的火花。
pierre也是法國葡萄酒的鑒賞家,并將葡萄酒商的作品與自己的作品進行了比較。“這是一種非常類似的工藝,因為它是一種結合不同味道和不同氣味的方式。所以有很多東西要學。“其他的愛好包括藝術、設計、當代建筑和旅行——后者往往會轉化為廚房里的新創意。”
pierre說:“旅行總是豐富我對食材的知識。”他發現美味的食物和甜的食物一樣令人鼓舞。
pierre說,作為糕點廚師的成功秘訣是知識。“當你學會做點心的時候,你需要像個學生一樣開始學習。”這意味著在廚房工作,但也要在家里工作,讀一些關于手藝歷史的書,這是商界人士的歷史。
“對原料的了解也是至關重要的。“它給你力量和基礎,讓你有創造力。”你可以嘗嘗這些配料,但這還不夠。你需要知道是誰制造了它們,它們在哪里生長,什么時候生長,”pierre解釋說。
在過去的兩年里,他一直專注于面粉,并且認為這不僅僅是在他的產品中扮演一個工作人員的角色。“我相信面粉也能帶來更多的味道,”pierre說,他專注于發現各種各樣的面粉品種的味道,包括大米、蕎麥和栗色。
pierre對于要保持作為世界上最好的糕點師之一沒有感到任何壓力。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驚喜和鼓勵,但我沒有做什么特別的事,”他說。“每天我都在努力讓商店里的產品達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壓力總是一樣的。”
不過,他所做的是將自己的知識傳遞給下一代的糕點廚師。
“在所有的手工工藝中,這是唯一的發展和豐富它們的方法,”這位耐心的人沉思道。“這是一種癡迷,也是我的目標。”
一顆馬卡龍
一個法國夢
輕咬一口小巧繽紛
漫延法式高雅浪漫
使眾人無不為之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