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一名正元內勁修習者反饋、早上訓練時手指頭疼得有點受不了。之前我們也曾談到過有修習者骨頭疼的事,并作了相應的解釋。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指疼與骨疼可以看作是外修與內修的問題。
習武之人常說“外煉筋骨皮,內煉一口氣”、“內外兼修”,一般是把有形有象的筋骨皮等實物質當外,把看不見的氣當內,并且一般指下丹田。訓練了這兩部分即“內外兼修”,這種說法也是當今武術典籍中普遍的一種認知。當然以目前普遍的水平,真正能證到這個層次也不易。這是內外兼修之一義,以肉身為研究對象,以實為內,以虛為外,在身內探討。然后我們把人的存在狀態放在更大范圍來看,以肉身為內,而以身外無限大的場存在為外,則這時也同樣存在一個內外兼修的問題。以文章開頭的事例來看,骨頭里疼可以看作是氣機向體內更深處走,而有易經、易骨、易髓之說,為內修。手指頭疼可以看作是體內氣機向體外走,尋找向外的天人合一的通道,為外修。這是內外兼修之第二義。而正元內勁更多的是從這方面來考量內外兼修的問題。從這點展開去,我們對運動也就有了新的認知。
我們在“以形化意、以形凝神”中談到過,運為氣之理運,動為由氣之理運而引起的肢體動作。合運與動為運動,是實與虛的一種相互呼應、協調。因此如果從內外兼修的角度來看運動,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通過肢體的動作來激發體內氣機的流轉,然后體內氣機與體外氣機、場態實現對接,達到體內與體外的同時運動,方為真運動態。若至于此,人才可以常葆活力健康態。而對于普通人來說,身體之動與體外場態的動是兩相分離的,沒有聯系上,體外也就無從動起,也即形與神散,常此以往表現出來也就是體弱。因此反過來,真正的養生之道應著眼于此種內外兼修的運動態,而不僅僅只是肢體的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的訓練并不是練出了什么,而是你找到了什么。即你感知到的那個東西是原來就存在的,并不是你憑空制造出來的、練出來的,你所做的只是找到而己。這也就是說,當你能感知到手指疼時,是體內氣機在尋找與外體氣機聯系的通道。一旦雙方實現對接即為目的達到,而不必進一步把體內氣機發于體外。如發于體外則是一種多余,因為體外就早己存在,不必多此一舉。同時如常行體內氣機發于體外之法,則無異于自我耗損而有折壽之弊。
當周身竅要皆實現內外對接、周身通透之時,身內與身外也就渾成了一個整體。所謂的渾成一體即內外原本存在,但互不關聯。現在關聯、對接上,就成了一個整體,渾然一體。但如果你把體內之氣發于體外,體內之氣與體氣之氣混合成一種新的狀態,則為混成態,而非渾成態。渾成與混成的區別也可以理解為,新兵通過隊列訓練達到與老兵同樣的隊列標準,就渾然一體了。但如果新兵加入后老兵受到了影響而在不自覺中原來的隊列動作有了某種改變,則新老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形成了一個新的隊列形態,這個隊列形態即不同于原來的,也不是新兵的,為混成態。這也就是說,對于修習者來說,天道之運是原來就存在的,我們所做到的只是順應而己,而不是自己去創造、增加什么。因此如果我們以人體身內與身外場態的存在為內,而以整個大宇宙的運化狀態為外,則此時的內外兼修也就具有了更新的含義。同時當此內外渾成一體時,也才可以稱之謂入道之修,如如不動。
詩情畫意里習禪、點點滴滴中悟道? ? ? ?正形正心、道法自然 、認知自我
妙參陰陽、養性益命、 以書合道? ? ? ?善接有緣,歡迎關注、分享我的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