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首輔張居正去世,繼任者相繼離職。申時行一年之后登上了朝堂之巔,位極人臣。申時行由張居正一手提拔,在張居正去世后的政治風波中,難免遭受詆毀。但是,申時行有張居正作為...

1582年,首輔張居正去世,繼任者相繼離職。申時行一年之后登上了朝堂之巔,位極人臣。申時行由張居正一手提拔,在張居正去世后的政治風波中,難免遭受詆毀。但是,申時行有張居正作為...
“為官當如張居正”,以前對這句話沒有太多體會,現在覺得這是對張居正“在其位,謀其政”的肯定。張居正不是圣人,他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對于他的行事作風大家褒貶不一,他可以...
看了四個多小時。寫了一堆,發覺自己的知識儲備只能先寫寫感想。 若談收獲,是生出了一種感受:國家及一切團體組織,也如同有機生命體一樣,要維持自身的健康存在,要追求長壽,就得不斷...
黃仁宇以一個大歷史觀的視角重現了這段歷史,書中沒有對歷史人物的細枝末節多加評論,沒有過多討論具體事件的對錯與否,更沒有只是局限于萬歷十五年。 在這個視角下,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特...
在一陣翻閱字典、查閱資料后,我完成了第七編的閱讀任務。起初還以為要進行不下去,后期的過程里越來越順暢,甚至有時還領會到了一些小深刻。總結下來有兩點。 一、錢穆先生的治史態度 ...
三 、南方江浙一帶之水利興修 南方的發展,最顯著的在長江下游江浙一帶。 自三國乃至東晉、南朝時,江浙雖已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那時的財富.主要還是靠商稅,米糧則賴荊襄接濟,人物則...
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之重心,何以有自北移南之傾向,此事論者不一。 或疑北方氣候,古代較溫暖,以后逐漸寒冷。 或疑北方雨量古代較多,以后逐漸減退。 或疑北方民族血統,后代混雜漸多,...
唐中葉以后,中國經濟文化的支撐點,偏倚在南方。【長江流域。】這樣一個大轉變,以安史之亂為關捩。 一、 經濟方面 (一)論漕運 唐時中央賴北方粟已夠。安史亂起,唐室遂專賴長江一...
一、貴族門第漸次消滅后之社會情形 唐中葉以后,中國一個絕大的變遷,便是南北經濟文化之轉移。另一個變遷,則是社會上貴族門第之逐漸衰落。依照先秦以來傳統的政治理論,社會上本不該有...
一、明初的幾項好制度 (一)明初之學校貢舉制度 明主一面廢宰相,用重刑,一面卻極看重學校。明主蓋知政治不得不用讀書人,故一面加意培植養成,一面卻設法削其權任,殺其氣焰。 學校...
明代共十六主,二百七十七年。明代是中國傳統政治之再建,然而惡化了。惡化的主因,便在洪武廢相。太祖是一個雄猜之主。第二個惡化的原因,在于明代不惜嚴刑酷罰來對待士大夫。此亦起於太...
蒙古長于戰陣,而不善于理財,故賦斂之事則多委之色目、回人。奴隸的獻賜、鬻賣、投靠,成為一時常態。他們一面盛擁奴隸,一面又廣占田地。牧場與農田雜糅,屢起沖突。政府又盛行賜田。 ...
自成吉思汗即位,至忽必烈滅宋,凡歷五世,七十四年。那時中國本分三部:一宋、一金、一夏。而元人用兵,亦分三大步驟。先取黃河以北地,滅夏。再取金黃河南岸。再得長江流域及南方,滅宋...
細數許先生的讀書過程,他以十二個人生階段來總結。 家庭啟蒙:耳濡目染,初通文理 農村教育: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父親教導:歷史地理,研究之本 輔仁中學: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求學...
“天下沒有一條固定的路,方向要自己選擇。你真要沒有人交往的時候,書本里邊自有天地,書本里面可發覺,往圣前賢或今時的人物,都可以做你正面、反面的教材。讓你培養自己。” 【一】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