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工作單位,只要用不死你,就往死里用。一個人干好幾項工作,干多了,出了問題還找你毛病。
希特勒的得力助手戈貝爾曾經說過,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 這個話好像沒有道理,但在一定的環境中,在一定封閉式的環境中,通過洗腦式的宣傳,確實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但應該...
這是一個話題。 相對來說,一個大公司,招聘一個人,只需要這個人會一個專業知識,并且招聘進去之后,這個人,也只需要做這個專業的事情。因為專,所以就越來越專業。即使將來離開這個大...
一直覺得中國人夫妻或者情侶間的打情罵俏特別有意思,傳統點的那種,不叫寶貝啊親愛的啥的,叫冤家。這到底是恨到極致,還是愛到極致了呢?似恨實愛吧,也許是愛深如仇——怎么就偏偏遇見...
聲明:本文原創,首發于《向度》。作者:亞眠,文責自負。經修改重發。 我是殺死了, 多少個自己啊, 才活到今天。 ——熊培云 我住在德厚街75號一座六層住宅樓的四樓,書房有著朝...
有人說,商品的壟斷使大眾變窮,權力的壟斷使大眾變弱,而信息的壟斷使大眾變傻。而變傻了之后,就會變得只會感恩。 事實上是這樣子的嗎? 有人說,網購平臺的崛起,使得很多實體店做不...
沒有一百巴仙檢測AI文的準確工具,也沒有不會判斷失誤的人。
確實也有AI文經過修飾之后可變成人工文,更有狡辯得振振有詞的人。
當然,我絕對不是在暗示你用了AI后修飾,因為你有這文筆確實沒必要使用比你差勁的東西;雖然AI在很大程度上能快速提供點子。
我大略翻了一些你的文,《大號馬甲》就很精彩,遲些我得細讀才行。??
坦白說,我也提醒了很多使用AI生成或輔助創作的用戶,當然也會有誤判的時候。一般上,我都會用“請問”的字眼,雖然有些不檢測也讀出機器文模式——這里,你提出了我曾經有過的疑慮,即一個人會不會寫出類似機器文的模式?比如文章里大量使用“首先”、“其次”、“綜上所述”之類,或故事當中的角色名如艾米莉亞、李明之類的。
所以在檢測過程,的確應該是由人主導而非全憑機器判斷,可連測幾篇都是機器生成,讀著不像卻又不能肯定時,我們還是會請問。
但是,請相信我們沒有惡意,正如你寫作的初心是因為“愛”文字,我們也是因為“愛”文字而不希望一個創作平臺充斥機器文。
因誤解而對立總會產生,你態度很對——不因質疑而放棄創作。同樣的,為了維護創作環境,我們也不能因為誤判而放棄提醒。
許多使用AI的用戶以機器文日更三至五篇是常有的,如果沒人加以制止,平臺未來的首頁會有多少機器文?真正用心創作的文章將會被淹沒,簡書文章質量將被嚴重拉低,而提醒舉報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干的事,尤其是時間稀缺,還要創作,很難。
我們都是為了守護這里的環境,包括你用心在創作也是在為守護盡一分力。
我與你一樣,也只是一個簡書用戶,并非工作人員,巡查檢測違規AI文或抄襲都是自發的,也因為自己本身也在創作,所以很明白被質疑文章“真偽”的難受,身正不怕影子斜,經得起時間考驗才是最重要的。
我得再重申,我相信你的原創性。
也希望你相信我們并無惡意。??
紅塵久客 評論自被質疑AI寫文之抗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