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末的最后一天,
該給這一年畫個圈。
有多么的不舍,
還是要說再見——2018,再也不見。
今年是很衰(sui)的一年,用當下的流行用語說,這叫“喪”,很喪的一年。
從年初就開始生病,實在扛不住去打了吊針;春天的時候崴了腳,拖了2個多月才好;然后是燙傷了手,掉了一層皮;過完十一就開始上火、嗓子發炎、感冒、發燒、眼睛腫了、嘴角爛了……一直到年底,不是打針就是吃藥,整整一年在跟各種中成藥、西藥、針劑、膏藥打交道,成了妥妥的藥罐子。
這是我有生以來身體最糟糕的一年,無比虛弱,我不得不承認——這也是我最老的一年。
生老病死,我終于意識到什么叫做“衰老”,細思極恐,因為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再年輕了,只會越來越老。
我站在青春的尾巴尖上了。
明年將迎來我的第四個本命年。
衰老,讓我體會到一種新的人生。
一種內斂的、沉穩的、厚重的、豐富的人生體驗。
身體的孱弱與內心的不斷強大成反比,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平衡法則——有得總要有失去。
這一年是疲憊的、忙碌的、辛苦的、充實的。整整一年從頭至尾的忙碌,沒有一刻喘息的機會,大多數時候,是被各種電話、各種催促、各種工作撕成八瓣的感覺。但是,仔細思量,收獲和付出是成正比的。
最大的收獲是我竟然考過上了研究生。分別在秋天和冬天重溫了一周的校園時光,收獲了新室友和新同學。
學業為我打開了另一扇大門。開始接觸到一個全新的學科——政治學,并且被其魅力深深地吸引,或者說,被人類深邃的思想、燦爛的智慧深深地打動了。同時,對當年考大學時沒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攻讀哲學專業感到深深的遺憾——我甚至不敢說出來。用腳指頭都能想像得出來,如果我說要去讀哲學,必定迎來一頓暴風驟雨般的臭罵——后來我折中的提出去讀法律——依然迎來一頓暴風驟雨的臭罵。我不得不按照母親的意愿去讀中文,然后按照她的規劃出來找份當語文教師的工作——因為她唯數不多的朋友中有一名中學校長,以此保證我大學畢業后不至于找不到工作。這也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焦慮——認為沒有社會關系,寸步難行,與能力無關;生計第一,與理想無關。
大學畢業的時候,在關于是否繼續攻讀研究生的問題上,我與母親再次產生了分歧,母親要求我繼續攻讀中文的研究生。這次我不再堅持讀哲學,也不同意繼續攻讀研究生——生計第一,只有經濟獨立,才能精神自由,只有學習自己想要學習的,這學習才有意義。
這次,我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政治學作為哲學的分支,且與工作緊密聯系,可以說,是理想與現實的完美結合。(當然,還有不考英語這點,相當正中下懷。)
通過大半年的政治學理論的學習(包括備考,也是學習的一部分),直接影響到我對當下政策的理解,理論這個東西一旦明白了,就好比找到了解開活扣的那根繩子——整個政策制定執行的思路一拉就開。這讓我的工作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順便還掙了不少講課費。這個研究生上得可以說是穩賺不賠啊!
另外一個收獲就是,終于從徹頭徹尾的無產者,成為了有產者,盡管是負翁,也是質的飛躍。與房產中介周旋、殺價,聯系裝修公司,扣裝修細節、選建材、挑壁紙、訂家具全部一個人完成。累是累了點,但親手打造自己的小窩,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裝飾房屋本身就是一件極具創造性的勞動,充滿了希望與樂趣。
另外,2017年度的考核等次的在2018年的年底終于批了下來,在組織的關懷下給了優秀。這是對辛勤工作的最好的褒獎。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
回顧去年這個時候制定的今年計劃,無論是旅行計劃還是寫作計劃都沒有完成。而今年的收獲竟然都是計劃之外的,這不得不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收獲總在意料之外。面對即將到來的2019年,計劃神馬的,只能一笑哂之了。
讓每一天都在驚喜中度過吧。
2019,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