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而為人,我們便無法抗拒孤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深夜站在寂冷的街頭,獨自等候一輛不知何時會來的公車,車燈下你仿佛來自荒原,攜著亙古的疲憊沉默地上站下站,沉默地走進電梯,沉默地掏出鑰匙——鎖扣鏗鏗是唯一迎接的掌聲——你面對著一室黑暗,呼吸都清晰可聞,孤獨是來自你四肢百骸的,我們稱之為天性。
你在心里笑一聲,想起一個同樣孤獨的人曾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然后你按下門口的開關——對面的樓中一戶人家也亮起了燈——幾乎與你同時。
像一朵星云遇上另一朵星云,一個黑洞遇上另一個黑洞,生長在截然不同鋼筋水泥叢林里,你和無數人相遇。
奇葩說紅了很多話,有一句就是遙遠的相似性。
我們都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成長經歷,見識過不同的人,遭遇過不同的事……每一個差異最終撕裂成無法跨越的鴻溝,我們自我安慰說,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
但,就像詩歌、音樂、戲劇、舞蹈、文學,所有作品的誕生都是為了尋求共鳴。知音難覓,高山流水,我們沉醉于伯牙摔琴的心心相惜,一如我們相信相似會戰勝遙遠,相信茫茫星河,相遇即是有緣。
霍金用空間加大了相似的困難度,可是從來沒有阻礙是無法跨越的,即使是永恒的時間與空間。
遙遠給了我們時間和空間的阻礙,當相似戰勝遙遠,我們如何能夠不感動?
感動于紅樓夢中,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這是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感動于泰坦尼克號中的一句臺詞,make each day count. 因為我想起了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感動于那些來自不同家庭,成長于不同環境,匯聚于佛祖座下虔誠禱告的人們
感動于即便來自不同的國度,擁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膚色,我們仍然震撼于同樣的美景,欣賞同樣的美好。
感動于即便我們來自不同民族,擁有不同信仰,生于不同階級,我們同樣向往愛情,友情,同樣期待美好。
那個閑來無事翻閱詩詞的自己,那個看似稀松平常的自己,居然也能按照遙遠文字的指引,浩然歌,莞爾笑,居然也能與日月同陰晴,同高山共俯仰。
這大概就是所謂共情,你無法想象,當你發現自己的繾綣心情早已在千百年前被一位古人用極美得語言表達出來,你會有怎樣難以言喻的美妙感受,跨越千年的同一份情懷,是你與過往最親近的貼合,近得仿佛無間。
人生而孤獨,我們總是孑然一身,于漫漫人生路上行走,有朝一日發現自己如行荒島,你走過的路是舊時的路,你見過的人是自己的影——但你突然抬頭,不遠處有人在另一座島嶼,對你揮手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