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曹端小學五年級二班語文教師艾玉芬,今天坐在這里發(fā)言,真的是誠惶誠恐。提起指導學生讀書,在座各位比我做的好的比比皆是,我僅僅是虛長了幾歲。下面,我就個人讀書和閱讀教學談幾點體會。
先說個人讀書方面。
從數(shù)量上說,平時每個月保證兩本書,寒暑假會每周讀一本書。類別上來說,兒子小時候,陪著他讀孩子們喜歡的書,后來最常讀的是《人民文學》和《意林》等各種雜志;最近幾年讀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與此同時,迷戀上了余秋雨老師的文化散文,每次到書店去,總要看看余老師是否出了新書。這兩年,有眼花的趨勢,開始通過手機調(diào)整背景和字體閱讀電子書。
在指導學生閱讀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做好家長工作。新學年伊始,無論接手哪個班級,都會動員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家長轉(zhuǎn)變觀念,孩子每天的課外閱讀,不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是為了養(yǎng)成自身的閱讀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基。
其次,方法指導。拿我們五年級為例。學完五年級上冊策略單元“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后,指導孩子們按照“抓關鍵詞句、集中注意力不回讀、帶著問題讀”等方法,在課堂上快速閱讀幾部民間故事,就取得了良好效果;這學期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四大名著,若按以往慣例,不知要讀到何年何月,但按照我們指導的方法,兩個月內(nèi),孩子們已讀完了人教版的四大名著,而且讀有所獲。
第三,上好閱讀指導課。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孩子們很難厘清。我們利用連續(xù)兩節(jié)閱讀課,引導孩子們厘清四大家族主要人物,明確人物關系后,再獨立閱讀。閱讀中,要求孩子們只要了解本章節(jié)主要人物及事件即可,部分同學適當拔高,可以談談對主要人物的看法,若有自己的感悟更好。對絕大部分同學,只做簡單了解即可,不增加難度,以免打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第四,上好階段交流課。一本書讀完相對完整的章回,在閱讀課交流發(fā)言,可以談對人物及事件的看法,可以說自己的心得體會。整本書讀完,班級內(nèi)總結(jié)。例如讀完《三國演義》,我們辦了手抄報;《西游記》讀完,我指導孩子們回頭看,并在課堂上寫出讀后感。《紅樓夢》難度大,打算明天在課堂上寫一寫《印象紅樓夢》。
第五,好書推薦,適度拓展延伸。對讀有余力的孩子,推薦讀更多的書。比如學完《祖父的園子》,推薦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學習《刷子李》,孩子們意猶未盡,我便推薦了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學完《楊氏之子》這篇短文,按捺不住好奇心,我從網(wǎng)上搜到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讀起來,順便推薦還孩子們。
說了這么多,無論個人閱讀,還是孩子們的整本書閱讀,都離不開我們學校領導層高瞻遠矚的導向與引領。早在2018年初,學校就專門印制了《讀書卡》,記錄讀過的每一本書,定期對讀書達到一定數(shù)量的孩子頒發(fā)“讀書之星”和“讀書大王”獎狀,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在校園里迅速掀起了讀書熱;同時在校園各個角落設置開放書柜,讓孩子們隨時隨地有書可讀;海量閱讀從個別實驗到全校推廣,充分彰顯了學校領導對讀書活動的重視。2022年,學校又成功入圍“河南省首批多文本閱讀實驗校”,閱讀教學進入新篇章。在重視學生閱讀的同時,學校也號召全體教師廣泛閱讀,并特意聯(lián)合新華書店仰韶書城,讓老師們免費選購圖書,讀完之后補充到學校圖書室即可。不瞞大家說,我這幾年閱讀的茅盾文學獎書籍和余秋雨文化散文,全是從仰韶書城借來的。
關于閱讀,和我們的語文教學一樣,既有方法,又無定法,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發(fā)現(xiàn)。
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在閱讀實驗中的粗淺認識,不到之處,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再次謝謝大家的耐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