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樂學書院之學妹讀經
一字一句讀《論語》第439天
原文閱讀:
19.8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文講解:
子夏說:“小人犯了過錯一定會加以文飾。”
啟發思考:
? ? ? ? 文,就是掩飾,就是編一套說法,說得自己沒錯。由于犯錯多少要承擔相應的后果,為了逃避,人又很自然地希望掩飾自己的過錯,盡力去尋找這樣或那樣的理由,以為文飾。其實,無論如何文過飾非,都只是自欺而已。
? ? ? ? ? 君子小人都會犯錯,區別在于對自己過錯的態度。有了錯誤過失,是文過飾非,還是坦然承認并且勇于改過,這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小人有過,他一定會為自己辯護掩飾。朱熹說:“小人憚于改過,而不憚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過。”明明錯了,又要辯護掩飾,那就錯上加錯。君子則隨時能自省,知道自己的過錯,然后不斷遷善改過,這也是自修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之過也必改,小人之過也必文”。
? ? ? ? 不掩飾錯誤和過失,說明一個人的內心坦誠,這是改正錯誤的第一步。而善于改過,則是檢驗一個人是不是善于學習、是不是能夠進步的最基本的尺度。
? ? ? ? 雖然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像顏回那樣的“不二過”,但是,是否敢于承認錯誤,善于改正錯誤,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團體是否有智慧、有活力的標準。
? ? ? ? 當然,很多人別說改過,連承認自己的過錯都做不到。一聽到別人批評,馬上就反擊,就是怕有過,怕改過,但不怕自欺欺人。而且別人還說不過你,所謂“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那是司馬遷說商紂王的,隋煬帝楊廣也是,都是聰明絕頂、文武雙全的人,但是不能認錯,不能改過,就成了亡國之君。
? ? ? ? 孔子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就是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是日食月食,犯了錯誤,大家能看見,如果改正了,大家都會敬佩。
? ? ? ? 人難免犯錯,關鍵是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坦然面對,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吸取教訓,自然就能減少再犯的可能性。過錯也會在反省中由壞事變好事。其實,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得最快。不怕有過,有過就認,不文過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