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則通過學習來掌握道?!?/blockquote>作坊,就是這些工匠的“戰場”,是他們做事的空間!所以,百工做事,不能在家里想,在家里想不行,要去做!所以子夏說,他們要做他們的工作,完成他們的作品,必須在他的工作室里邊,在作坊里面把它做好。
類比的就是“君子學以致其道”,就是君子想要達到“道”,你不能夠說我憑空想就行,我不需要作坊,我只需要在腦子里面構想一下就可以了,對于君子來講,你的作坊是哪呢?就是學習的過程。
學習的過程就像是百工在他的作坊里邊不斷地打磨一樣,君子在求道的過程當中,也是通過學習不斷地切磋琢磨。
切磋琢磨,本就是玉匠要干的事兒。所以,子夏也好,孔子也好,都喜歡用這些工匠來比喻求道的這些學者,對于一個學者來講,你要求道,你不能夠坐在那自己憑空想象,你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書房就是我們的戰場。
所以,子夏說,君子要像百工在作坊里邊干活一樣,去下苦功夫,讓自己不斷地學習,才能夠仁在其中矣,才能夠學到“道”。
因此,子夏的求學路徑,是禪宗里面“漸宗”的路徑,就是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的路徑,你需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而不是一下子就突然想明白了。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h4>
子夏說:“小人犯了錯誤一定會加以掩飾。”因為小人憚于改過,而不憚于自欺。小人害怕改過這樣的事兒,但是小人另一方面很大膽,他不害怕自欺,他自己騙自己可以接受,他不覺得自己騙自己這件事兒有多么了不起。所以,他寧愿自己騙自己,文過飾非,然后虛張聲勢,總之就是把這件事糊弄過去。
但是,他沒想過,對自己長期地欺騙,其實才是真正給自己帶來最大傷害的東西。君子遇到了錯誤,承認然后改過,讓別人都知道我錯了,同時我改了,這就是君子的做法,君子做法的核心是他覺得不改,不面對,不真誠,這才是更大的風險。
很多組織里面,經常有了失敗以后,大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不提了,所以那個失敗會經常地重復。
有一個方法,就是在一個組織里面,搞一個失敗守夜活動。比如,我們這次造成了一個大的失敗,咱們就為這個失敗辦一個PARTY,主題就是這次失敗,每個人穿的衣服之類,都是跟這個失敗有關的,這個失敗走了,我們要為這個失敗守夜,大家一塊兒討論關于這個失敗的事兒。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面對失敗的方法。
我們要勇于改過,而不要整天靠自欺的方法,讓自己這么一路蒙混過關,因為你不要騙別人,你最后騙的是自己。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子夏說:“君子會使人感到有三種變化:遠遠望去莊嚴可畏,接近他時卻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則嚴厲不茍?!?/blockquote>在《鄉黨》里,我們能夠發現,孔子就是一個“忘之儼然,即之也溫”的這么一個人,子夏說君子三變,其實描述的就是孔子的狀態,他說,夫子三種不同的狀態:
望之儼然:莊嚴而有距離感的感覺,你不敢隨便過去拍他,隨便挑逗人家。
即之也溫:但真的和他在一起聊天,還是會覺得他是很和氣的,很隨和的一個人。
聽其言也厲:真的聽他講話,你會發現他好厲害。
古人講,“詞之確為厲”,說話準確,到位,沒有廢話,不繞彎子,這種人叫做厲,如果你遇到一個話不多,但是每一句話都能夠切中要害的人,就是這個意思。
這可能是子夏在跟他的學生們回憶孔子帶給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