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離婚率逐年攀升,這不僅給雙方帶來了痛苦,也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從王老師 第4次講書的三個章節中找到了原因之一——就是雙方缺乏共情的能力。
王老師通過家庭的每個人回應孩子加班累這句話,引出家庭成員關系:媽媽給予溫暖,爸爸起到引導,同輩處于認同的關系引出本次講課12.13.14章內容。前面的內容,我們與人相處的時候要學會述情,正確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本章的共情是我們要學會正確理解別人的需求。善解人意的能力,就是理解為共情的能力,可以理解到對方的內心感受,會讓愛人感覺到被理解,被支持。自己有共情的能力,愛人會感覺被愛。擁有親密關系,但關系里沒有理解,缺少共情的話,這樣的婚姻并不一定是幸福的。
人人都需要一個可以理解自己的愛人,一個會共情的愛人。會共情才可能會是一個好的愛人。共性強的人不僅是一個好的愛人,更是一個好的父母。如果你的婚姻中沒有互相共情的能力,愛人沒辦法得到來自你的共情,他不會就此打住,通常會有人自動來替你為他共情。就會出現婚外戀的可能性。
我們先來了解共情。共情有兩個基本功。一是接納對方的情緒。是對情緒的關注和接納,也是對感受是否良好的關注。人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是只解決事,忽略情。其實情的問題解決不了,人通常是沒有能力來解決事的。所以我們應該先關注情,再解決事。一個單親媽媽很生氣,自己辛苦培養起來的優秀的女兒不聽自己的話,卻找了一個比自己大很多歲,學歷低,經濟條件差的男人。因為媽媽一直關注著這個事情的解決上,沒有理解女兒的感受,導致母女關系很僵。如果理解了女兒這樣選擇的原因是因為爸爸在很早就拋棄了媽媽,自己安全感非常低,找這樣的男人她感覺到很放心。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女孩兒為什么找這樣一個條件差的男人了。在遇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去關注對方現在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要去覺察和感受對方的感受。只有經常關注對方的心情,我們才能知道對方的心情有什么樣的變化。而對方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得及時的抓住機會與對方共情。
共情是可以訓練的。我們可以通過人物 ——? ? 時間——? ? 地點——? ? 情緒——? ? 求證——? ? 。
共情的第二個基本功是準確的描述出對方的內心感受。你掌握的詞語越豐富,能夠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越準確。如果你被大家說中的情緒被明顯的感知到時,對方的情緒就會減弱,你說的越準確,深愛的負面情緒就越能得到徹底的釋放。當所有的情緒被說對后,自己的情緒就基本消失了,以后遇到這件事就會拼命的多,甚至會完全沒有。而且對于那些說自己情緒準確的 人有一種親切感,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對他有一種親切感。
怎么練就 共情高手呢?四步驟可以幫助你。修煉自己的共情能力。第一步,接受。你要感受到他的內在感受,允許他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在遇到一個人有負面情緒時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 讓對方感覺到我心中有你,感覺到我們接納并關注你。第二步是了解。了解他內在的感受和發生的事情。我們要善于聆聽對方講他的故事。要從頭到尾完整的聽完,認認真真的聽,中間盡量不要打斷對方,讓對方感覺到完全被關注和接納。這樣我們心里理解了,自然也就容易接納了,愿意傾聽了。第三步是表達我們要了解他因什么事情起到什么樣的情緒,不能僅僅用一句你沒問題,你很堅強,加油這些像是關心的話安慰別人,這都不是共情。比如一個孩子被老師無故的拉到講臺上。我們可以和孩子這樣表達。媽媽聽到你被老師誤以為在說話拎到講臺上,讓你很難堪,你覺得很憤怒,是這樣的嗎?第四步是啟發。幫著對方試著去理解別人,減少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其情緒的概率。可以和他探討在這件事里面他有沒有還可以做到更好的地方。我們可以分兩個角度:1.是啟發對方,理解他人或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比如我們說那個被罰站的男孩兒可以和他探討。老師為什么這樣做?每次都是這樣的嗎?這樣通過分析可以讓他更了解老師這樣做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余下的信號看出。對方的情緒。有沒有被充分的理解和釋放。語速放慢,語氣中沒有了情趣色彩露出笑容,不自覺的深呼吸,陷入沉默,主動表達對事情的不解和困惑。啟發二是引導對方去關注未來,關注解決方案。
共情是一種態度,一種能力。在實際中多運用就會讓你的家庭更加的幸福。我們要具備這些能力。共情態度就是1.接納對方有情緒。2,先關注情,再關注事。3. 用心聆聽和了解對方到底經歷了什么?4.表達出你所聽后理解到的對方有情緒的原因和過程。5.不評論對錯。6.不直接給出你的建議。7.引導對方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8.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對方身上。
現在你知道怎么共情會讓自己的家庭更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