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暑假在老媽家里,經常因為孩子的事被老媽罵,在老媽眼里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我這個當媽的不好,老媽慣用的方式是在外面和一群老太太比各家的孩子,然后回到家開始數落我家孩子哪哪哪不如誰誰誰家的孩子,最后還加上一句,你怎么教育的孩子?都是讓你慣得。印象里老媽一直這樣,只要是跟我有關的人,她覺得不好就都是我的問題,記得剛生完姑娘那會兒,因為老公晚上出去打麻將,老媽跟我大動肝火,還自己走了,沒辦法月子里我自己跑出來去找她。那會兒我自己心里想的是,這種情況老媽不應該來安慰我或者去幫我教訓他一頓嗎?怎么反倒沖我發火了?
今天發生的一件事,讓我突然意識到,我怎么跟老媽一樣,也在對著不該發火的人發無名之火。明明是他人招惹老公,老公本來就很惱火,可跟我一說我非但沒有安慰到他,反倒沖他發起了火指責他的應對模式問題。
意識到這一點后我趕緊聯系了文聰老師,我不想再這種事情上做無謂的糾纏,作為生命周期專業課程的學員,我可以隨時請教導師遇到的問題。
導師給到的回復是:先區分事實和真實,如果是事實,當時被媽媽指責我是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同時可以向媽媽求證一下,是真的認為我做的不對,還是她覺得我們母女的關系最讓他感到安全,把責任推給我,是最好的平息矛盾的方式。
導師的回答讓我豁然開朗,被老媽指責自然是不舒服,這也源于我從小就不被認可,所以當時的我很難再去理性的分析媽媽對我的指責到底是不是事實。其實理性分析后知道,她的各種指責不是事實,只是她自己的主觀感受,這對她卻是真實的感受。同時不管老公也好孩子也好,對老媽來講都是“外人”,我們每個人在“外人”面前都會有一個“假自我”,只有在面對我—她眼里的“內人”的時候,她才會也才敢讓那個真正的自己出來,所以把憤怒轉嫁到我身上對她來講是最安全的。就像文聰老師課上的一句話:不是你不會控制你的情緒,而是關系安全到了你不需要控制你的情緒。
同樣的道理,在老公面前發脾氣,生那些無名之氣,也是因為潛意識里知道關系足夠安全,所以才會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