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統一團隊的意見?
前面我們澄清了團隊目標以及任務的利益,為團隊合作開了個好頭,但現實中,工作環境多變、利益關系錯綜復雜,會讓合作面臨很多困難與挑戰。
例如,工作出現計劃之外的新變化,大家意見產生分歧;討論新方案時有的同事沒想法、難以做出有建設性的貢獻;或者同事不認同執行方案,發生了沖突等等。
在這些時候,很多人會保持沉默,而如果你有一些想法,直接向大家提出要求和意見,似乎也得不到積極回應。
所以,面對這些困境和沖突,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遇到大家陷入困境、意見不一的情況時,我們可以通過提出開放式問題、委婉地提出想法、身體力行做示范這三個方法來應對。
1.提出開放式問題
當團隊正在開會討論關于當前遇到的困境時,往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不一定都會表達出來。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說:“你們覺得這次的問題是不是因為公司給的資源不夠?” 面對這種封閉式的問題,大家的答案往往只會有"是“和"否”,思路就被局限住了,還可能會出現大家的思路都被帶著跑,開始抱怨客觀原因、抱怨公司,偏離了問題真正的原因,對解決問題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而如果你能夠提出一個開放式問題,就可以讓大家展開更多的聯想,更好地參與到討論中。
舉個例子,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說,“你們覺得我們需要哪些資源呢?” 或者說"除了這個原因,還有沒有別的呢?”這時候大家才會打開思路。你不能說“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那么這時候就沒人愿意討論了,或者直接變成吵架了。
所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同事開闊思維、暢所欲言,而不是覺得,既然你已經有了答案,那我就不需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只需要表達同意或者反對就可以了。
2.委婉地提出想法
當問題正在進行討論,你提出了開放性問題,但是大家卻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討論陷入僵局的時候,如果我們能率先提出自己想法,就可以幫同事減少一些發言的壓力,讓大家更愿意積極參與討論。
但如果直接拋出自己的想法,很容易引來反對的聲音,因為這樣很容易讓大家覺得你是在命令他們。
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提出想法又不會引起大家的反感呢?
首先你可以用一個句式:“如果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能不能先這樣......“來提出你的想法。
——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沒有更好的想法,可不可以先做個調研?”其次,你可以主動讓大家對你的想法提出意見,參與討論,引發新的想法。
—— 比如說"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分享出來做個拋磚引玉,不一定恰當,也確實不完善,大家經驗都很豐富,歡迎大家發表你們的看法"。這樣一來,帶動大家加入討論,貢獻想法,成為制定方案的一份子。
另外,很多人其實是有想法的,但不喜歡在群體中發言,這時候給你個技巧,就是在討論的時候,先讓平時不怎么發言、但比較有想法的人發言,你可以率先讓他講話。
分享一個數據,一篇研究學術界性別問題的論文《學術研討會中女性的存在感:女性與會者提問數量少于男性》提到,作者統計了247場分布在10個國家、35個高校的學術報告和研討會的與會者人數和提問數據,發現男性與會者向發言人提問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5倍以上。但是,如果第一個提問的人是女性,那么提問可能性的數據就男女相當了。
所以,為了調動現場每個人的積極性,你可以讓那些不經常發言但有想法的群體先說話,那么其他人會更加積極發言,否則他們可能會覺得,這是那些高調發言者的事情,跟我無關,我不說話就好。
3.身體力行做示范
如果別人只是在語言上提出想法和意見,與我們達成一致,那也不見得一定會有所行動。他們可能會想,既然想法意見我已經提了,其余的事情你們自己去操心吧。
那么我們就可以在方案初步確定,大家缺乏執行力的時候,主動做出示范。
當一件事情局勢不明朗的時候,人們最有可能參照他人的行為,所以當有人帶頭來樹立一個榜樣,其他人就會根據榜樣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如果我們率先做出行動,向同事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我正在以身作則,一起參與完成工作,而不是袖手旁觀,當甩手掌柜,同事就會受到感染和鼓勵,不好意思不配合大家,從而更積極地配合執行。
這里需要提一下,在做出示范的時候有一個重點,就是盡可能地超出大家的預期,這樣可以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比如說公司的高管在會議之后,留下來收拾會議室的咖啡杯,這就是超出預期,會影響到你。
接下來我通過一個例子展開講解,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上面的三個方法。
在一次產品推廣的項目例會上,產品經理建議銷售人員在每月的例會前,通過訪談和問卷收集客戶對于產品的抱怨,然后在會上分享,大家一起合作,改進產品的設計和質量。但當產品經理提出這個建議之后,大家都紛紛抱怨,而且在例會過后的一段時間里,大家執行的效果都不怎么好,有的區域隨便應付寫一下交上來,有的區域甚至拖延著一直不交。面對這樣的情況,產品經理決定在下一次例會的時候跟大家重新溝通這個事情,確定問題所在。
例會討論開始前,產品經理拋出了一個問題,他說:“大家在收集客戶對產品的意見時,遇到了什么困難呢?因為我留意到大家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分享的內容并不是很多,我希望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這時候,個別銷售提到了工作量的問題,但其他人也沒說話。
面對冷場,產品經理進一步解釋說:“我覺得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大家的困難可能在于幾個,一是時間,這個額外的工作可能會占用一些時間;二是方法,大家之前沒做過這樣的事情,可能不知道要怎么操作。這是我的一些想法,不知道我理解得對不對?如果有不對的歡迎大家更正或者充。” 這番話打開了區域經理的話匣子,大家好像終于找到了一個表達意見的出口,紛紛就困難進行表達。
經過討論,產品經理了解到,區域經理之所以在執行這項工作時不積極,
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對具體的執行方法并不了解,不知道怎么做客戶意見的收集和分享。于是他在會議上,親自做了一次演示,讓其中一位銷售人員扮演客戶,他提了3個問題,收集到了一些有用信息,同時,產品經理也提了關于這幾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幫"客戶"解決了問題。通過產品經理的示范,區域經理發現,這件事其實并不復雜,也不會占用太多時間,而且對客戶有好處,這樣一來大家都表示愿意嘗試配合。
當然,你還可以結合我們上一小節的內容,比如給這些銷售人員進行承諾提出的問題會解決等等,同時為了降低他們的投入成本,可以把現成問卷發給他們。當然、如果你針對前面的知識點,在這個問題下還有其他解決方案,也歡迎提出。
二、如何化解合作中的沖突?
另外,除了前面提到的,團隊遇到困境的情況之外,我們在和同事合作中,可能還會出現一些沖突,這里再給大家分享三個小技巧,幫助大家有效化解這些沖突,尤其是溝通協調、工作方法、利益等方面的沖突。
第一個技巧,先傾聽后溝通。
當我們與同事各執己見,產生分歧的時候,首先可以做的是傾聽。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經常做不到,為什么做不到?因為我們其實還沒有深刻理解到立場的不同。我們與同事之間會存在很多差異,而且因為立場的不同,我們對工作都會有各自的理解和堅持。所以在合作溝通中,當大家各執一詞,意見不一時,其實都希望被了解和重視。如果能有一個人先停下來傾聽,將會避免沖突繼續惡化。
具體在傾聽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予回應,一邊看著對方一邊點頭,順著對方說的話,適度回應牽引話題:“然后呢"、“這樣啊”..
其次我們可以針對對方說的話,提出自己的疑問,深入了解更多的信息,向對方表示一種我愿意去了解你的想法。比如:“所以,你的意思是?”、 “你為什么有這種想法呢?”
最后,為了確保自己理解的和對方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不妨將對方的話按照自己的理解復述一遍,“我理解沒錯的話,你是說...”
相比起反駁他、否定他的人,同事對耐心傾聽、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的人會更有好感,會更有合作的意愿。
第二個技巧,借助關鍵決策人物的影響力。
當我們和同事經過反復的溝通,依然無法達成一致,大家的意見不分上下,很難通過我們這個層級的力量去影響、帶動時,我們可以考慮向上匯報,借用關鍵決策人的影響來主導和協調。
什么是關鍵決策人呢,是指那些在我們的層級之上,擁有更高權力、影響力,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做協調的人,例如我們和同事共同的直屬上司,公司高管、我們的導師、項目經理和負責人等等。向關鍵決策人匯報時,要說明目標、現狀、困難和需要的幫助,讓他們理解我們現在所處的困境,為什么需要他們出面協調。
就拿圈外來說,之前我們在準備新的學習項目,所有準備工作都安排了截止日期,結果到了時間,有個相關產品功能還沒搞定,問負責同事說:“怎么樣了?” 對方說 “還沒做完,因為運營團隊的同事有點忙,還沒給找相關資料"。
我特意問了原因,發現事情其實很簡單:這個功能對公司很重要,對產品同事也非常重要,但對運營團隊來說,這件事情只是輔助,所以就拖延了,而產品同事覺得對方忙,就沒再跟進了。
但如果產品同事這時候來找到我,我就可以來協調資源和優先級,讓其他人先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先把資料給到他。
但要注意的是,只需要講述困難和客觀事實就好,不能對同事的態度和動機進行評價,否則很可能變成告狀,反而讓事情更加惡化。
第三個技巧,適當調整預期。
如果在合作中實在沒有辦法一步達成目標,那我們不妨考慮暫時調整當下的目標和計劃。例如,在保證整體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先調整當下預期,按照長期目標的50%或者70%的比例先實現,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調整,一點點往前推進。
比如前面提到的產品經理建議銷售人員在會議上分享客戶問題的例子,如果做不到每個月分享一次,那是不是先做到一個季度分享一次呢?如果暫時收集不到客戶對產品所有方面的建議,那能不能先分享他們對產品不滿的投訴和反饋呢?總的目標是不變的,改變的只是短期的目標和要求。
好了,這一小節,我們學習了怎么用提出開放式問題、委婉地提出想法、身體力行做示范這三個方法,來解決合作中陷入困境的問題,以及通過先傾聽后溝通、借助關鍵決策人物、適當調整預期這三個技巧,來應對合作中遇到的沖突。
那么前面我們都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去進行應對,有沒有更長久的方法可以降低溝通成本、讓合作變得更輕松呢?下一節,我們將會學習如何擴大你的影響圈,更高效地促成合作。
<<<圈外商科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