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均分朝暮,為了印證這日天地陰陽平衡,4000年前先民為慶賀春分到來,發明了一個小游戲——立春蛋,玩法兒簡單且富有趣味。
挑選一個剛下四五天且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把它放在桌子上立起來,春分這天雞蛋立起來的成功率非常高,人們紛紛稱贊“春分到,蛋兒俏”,不妨快來動手試試。
“冷驚蟄,暖春分”,頑強的倒春寒在春分之后便慢慢退下,春分過后天氣回暖,包裹了整個冬天的身體終于能從厚重衣服中釋放出來,周末宅家養膘結束,春日出行計劃開始提上日程。
古時,男女老少都會簪花喝酒,在郊外踏青賞春;現在,花依然是春天當仁不讓的主題,網上遍布游玩攻略和打卡美照,北海公園白塔和山桃花的絕美搭配、明城墻遺址公園的梅花、京郊列車S2線的山桃花、玉淵潭公園的櫻花&海棠花,甚至是某地鐵站出口的幾棵梨花也引來眾人拍照。
天空也是春日重點分會場,幾只風箏在空中與風共舞,順著若有若無的線尋找“背后操控者”,小孩子手牽線軸奔跑,爺爺在一旁手舞足蹈地指揮著,這才是春天的完美畫面呀。
感知春天的方法有很多種:
可觸摸,踏青,用雙手雙腳和自然來一場親密接觸,把自己交給春天;
可品嘗,吃一口春日限定吃食,讓春天的鮮美通過味蕾在身體中釋放。
雨后春筍
蓼茸蒿筍試春盤。
筍一年四季都有,伴春雨而生,應春風而發,有著一股新鮮氣兒的春筍成了春日不可錯過的美味。愛美食的東坡先生把一碟碟時新的春菜擺放整齊,留下“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春日專屬詩句。
春筍最是百搭,和各種食材搭配能激發出不同層次的鮮味,說到經典當屬腌篤鮮,腌制好的五花肉與新鮮出土的春筍,洗凈,切片,經小火慢煮... ...咕嘟咕嘟咕嘟,是春天最好聽的聲音。
春日韭菜
春日佳蔬韭為先。
“春日佳蔬韭為先”,葉似翡翠,根如白玉,被稱為春天第一菜,無論如何烹煮都好吃至極。尤其是春日里的第一茬韭菜,必得是在清晨帶著露水時剪下,會吃的人稱為“頭刀韭菜”。
韭菜盒子是北方地區傳統美食,新鮮韭菜搭配雞蛋、蝦米調好拌勻,用搟好的餅皮包裹起來,捏成花邊而上烤爐,表皮金黃酥脆,餡心韭香脆嫩,咬一口都是滿滿的春天味道。
蒸榆錢飯
童子攜筐摘榆錢。
“陽春三月麥苗鮮,童子攜筐摘榆錢。”高大的榆錢樹長在道路兩旁,薄薄圓圓嫩嫩青青的榆錢一簇簇地垂著,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榆錢的食用期很短,也就是十多天的時間。
這時候,孩子們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爬樹功夫,一陣角逐之后,大人接過滿滿當當的三四籃,用水清洗幾遍,拌上面粉攪和均勻,用手捏成團或窩頭形狀,放在箅子上蒸,出鍋后必要給鄰居送上一碗。
蒸好的榆錢,蘸點油辣子和蒜泥,是兒時春天最經典的味道。
吃春食,從時令食物里品嘗春天。
踏青游,從花草樹木中觸摸春天。
那些記載著時令節氣特性的民諺口口相傳著,或許你并不能像家里的老人那樣脫口而出,卻在他們的潛移默化中延續著有意思的春日習俗,因為這就是東方特有的生活方式。
話題:你家鄉的春日限定美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