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隨想
黃鶴樓在唐朝時候最為出名,“游于此,宴于此”。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這首詩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佳作入選中學課文,熟能生巧也就容易記得。
歷史長河中的人和事物,都有如此滄桑感,都是命運起伏過程。黃鶴樓原本三國時期建設,是長江邊上軍事哨所,后來失去軍事作用,命運造化成為游覽名勝,這是人性結果。
因為詩句中的晴川,后來建設一個亭子叫做晴川閣。鸚鵡洲屬于沖刷形成,又與岸邊形成一體,大家為了這個地方紛爭不已。這又是人性,但名勝美景終歸也是“白云千載空悠悠”。
據說李白游覽黃鶴樓,讀到此詩大為贊嘆,并打油詩自嘲,“一拳錘碎黃鶴樓,一腳踢飛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再看李白寫給好友孟浩然的送別詩,同樣氣度不凡,“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實又寫意,寫意情深,恰似“白云千載空悠悠”。
黃鶴樓自身,其實命運多難,多次毀于戰(zhàn)火又重建。最新重建時間會讓你詫異,是1985年!據說這是第27次重建。江邊已修鐵路公路兩用長江大橋緣故,這次重建位置有調整(應該是調到南邊山脈,仍屬于蛇山),樓層以及高度都有變化。
重建的是歷史而非物質,歷史不過精神寄托的代名詞。
黃鶴樓公園楹聯
昔賢整頓乾坤,締造多從江漢起;他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米歐遙。(此聯為張之洞撰寫,時任湖廣總督,興辦洋務運動,派遣留學生到歐美,“米歐”意指美歐,現在楹聯寫為“亞歐”,據考證1921年《申報》登載對聯為“米歐”。張之洞大力發(fā)展武漢工業(yè),奠定物質基礎,武昌起義后,被孫中山稱為“非革命家之大革命家”。)
撼山抑何易,撼軍抑何難,愿忠魂常鎮(zhèn)荊湖,護持江漢雄風,大業(yè)先從三戶(楚地)起;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奉讜論(正直言論)復興家國,留得乾坤正氣,新猷(新謀略)端自四維(禮義廉恥)張。
登臨縱目,請欣賞漢江繁華,莫顧此幾片白云悠悠,已知環(huán)域海陸南北有口爭開放;憑倚興懷,應驚嘆龜蛇形勝,休管他千年黃鶴杳杳,且看沿江上下東西無處不騰飛。
九派正茫茫,憑欄吊古,紛紛感概系心頭,想物換星移,濤翻浪卷,白云依舊,黃鶴難蹤。念彼戟折沙沉,梅愁柳怨,琴聲幽咽,草色凄迷,屈子吟來,澤畔悲音猶繞耳,明妃遠去,塞邊鄉(xiāng)思尚縈懷。更兼他名將美人,灰消湮滅,電光石火,轉瞬千年。問詩中圣哲,閣上神仙,何事匆匆成過客;
一游誠眷眷,攬勝登樓,幅幅彩圖呈眼底,看鳥飛魚躍,龜舞蛇翔,綠樹婆娑,紅墻掩映。當此風和日麗,舟疾帆輕,汽笛爭鳴,鋼花怒放,毛公豪興,豪端高峽出平湖,郭老多情,筆下長虹橫鄂渚。還伴這雕梁畫棟,璧合珠聯,壯志宏猷,創(chuàng)基萬代。喜楚地賢才,禹州俊杰,相逢濟濟在今朝。
昂頭四顧,吞吐大荒,我不多題,恐因筆落驚風雨;拱手一招,傾心八表(八荒,極遠地方),天如可挹,好向人間摘日星。
龜伏蛇盤,對唱大江東去也;天高地闊,且看黃鶴再來兮。
飛閣出重霄,環(huán)顧三楚風云,頓覺詩情來眼底;名城留勝跡,相迎五洲賓客,常懷友誼話樓頭。
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