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感人的是親情,我們每個人都曾無數次領受過它的恩惠。只是,我們常常習慣了它,不曾或者很少為此感動過。
朱自清在其著名散文《背影》中,將父愛描繪地淋漓盡致,那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看似粗糙卻也入微的關懷與愛,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促進我們成長。朱自清的《背影》被人們尊為經典,是因為它的質樸、純真,那正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我在品讀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時,也感受過同樣的深情,來自生命與心靈深處的愛。史鐵生講述自己遭遇禍難后的光景,他家離地壇很近,因此他常去地壇。坐在輪椅上,極大地限制了他的行動。而母親成為他生命最重要的光,用愛溫暖著他受過創傷的心靈與精神。
在史鐵生另一部散文集《自由的夜行》中,我得以再次深入他的精神領地,隨著他感知生命的不期運命。在第一篇《秋天的懷念》中,他講述自己癱瘓后,母親的病情雖已很嚴重,但對他的關愛與付出更是無微不至。遭受極大精神創傷的他憎惡著一切,失去了所有希望。母親細致入微的付出與寬容,逐步軟化著他僵硬的心。然而,直到母親病情的猛然爆發,直到母親的生命與熱情被死神奪走時,他才痛切地愧悔起來。
《自由的夜行》這部散文集使我認識到史鐵生作品的哲學內涵。以前品讀其他作者的散文時,雖也多受啟發,但同這部集子比較起來,還是有太大的差別。這倒不是說史鐵生的散文更為出色,但字里行間散發的深刻思考,無疑是源自于生命本身,這與史鐵生本人的生活遭遇與精神掙扎有著密切的聯系。不過,一定程度上,他的思考境層面更為宏大,對于生命價值的揭示,具有很大的普適性。
其中一篇散文《好運設計》頗為有趣。身體殘缺的作者運用嚴謹的邏輯與隨意的幻想,想要為自己的來生設計一個“完美人生”。開始時,他為自己設計了很多美好的經歷,但隨著這個過程的演變,他開始認真思考、剖析人生真正的價值,漸漸得出一個結論,太過完美的人生設計反倒無趣起來。于是又添加了一些小挫折,但仍覺缺乏挑戰,這樣的人生依舊無趣。末了,他終于明白,人類雖然在堅持不懈地追求幸福、快樂,甚至可說期待著完美人生。但事實上,真正具有意義的人生完全不是這樣。至少,如果一個人的生命缺少了挫折、磨難與痛苦的磨練,一定是不值得過的。
這篇《好運設計》令我茅塞頓開,重要的是,我終于明白,人生無論經歷過什么,都值得我們努力向前。世間沒有永久的祥和、和諧與美好,也沒有完美的人生。那波瀾起伏、挫折與歡樂交相激蕩的人生才是最富于內涵與意義的。
周國平說:“史鐵生是中國當代唯一可以稱作偉大的作家。”這固然有偏愛與偏頗在里面,但毋庸置疑的是,史鐵生作品散發出的精神光芒,必定能夠引領每一位深陷迷途的人走向光明與自由。他的文字質樸無華、充滿哲思,這是最為引人的精神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