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正面管教》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在第一次上完正面管教家長課程之后,學到不少正面管教的方法,正如導師所講的,方法很好學,很好掌握,在家也做了幾種嘗試,可總覺得有些不足,說不上哪里不對,說白了,就是感覺沒起多大作用。
之前,懂得要和善而堅定,在知道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也認識到長期效果和短期效果對孩子造成影響的不同,實際行動也建立的日常管理表,開了幾次家庭會議…等等,取不到很好的效果。 最近重新精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重新逐字逐句的理解書上的深層意思,加上導師線上對書上內容的精讀講解,才算得出幾點心得,也算是之前認識不足的補充。
?正面管教方法是否有效,取決于大人在對待孩子時相互尊重的態度,以及對孩子的長期影響的關心。沒有鼓勵、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就會喪失基本概念。如果我們不理解這些態度,則學到的方法就會淪為對孩子的不尊重的操作。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最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
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我提出了一個議題,關于我女兒在家要媽媽喂飯的問題。她在學校和我不在家時,都可以很好的自己吃飯,我在家就要求我喂否則就不吃。根據流程,到討論要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女兒的解決辦法是,“媽媽在媽媽喂,媽媽不在自己吃”她很堅持。我的辦法是“我在家她要求我喂飯的話,我就出去走走,晚上睡覺時候再回來”。我這個辦法還得到了爸爸的支持。我一而再的和她確認,就按照這個辦法來試試看好嗎?她顯然是被迫同意的。在隔天吃飯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她不吃飯要求我要喂她,我告訴她,我們的約定是什么呢?媽媽要出門了哦,我就回房間準備換衣服,她就開始哭了。哭了很久,我在房間里,思想很斗爭,是要理解為讓她哭,我要堅定的去執行這個約定,還是哪里出了問題,可我不確定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但作為媽媽的本能,感覺到孩子有受到傷害了。那天我沒有出門,我回到餐桌喂她吃飯,告訴她爸爸,這個辦法好像不對,需要重新考慮一下。
? 帶著問題,精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重新看了四種錯誤目的表,重新理解了要“贏得孩子”的四個步驟,明白在解決問題時,解決的方案要符合解決問題的3R1H。很顯然,我可以在孩子要求我喂飯這件事情上,對照錯誤目的表,我可以在理解孩子需要我的關注,安排其他時間陪伴她,尊重她的需要,花時間鼓勵她自己吃飯。在之前的家庭會議上,我自己的解決辦法,沒有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她,也不合理,看似是一個邏輯后果,可事實是一個偽裝起來的懲罰。
?在認識到這點之后,我反思自己,理解到她在家要求我喂飯,應該是因為看到我給弟弟喂飯,所以她也要。是一個尋求過度關注的錯誤目的。在一次特別時光時結束之后,她很開心心情很好的時候,我和她提起了這件事情。我告訴她,“媽媽對待你的愛,和對弟弟的愛是不一樣的。像現在,我愛你和你特別時光,這是媽媽對你的愛。媽媽喂弟弟吃飯,是媽媽對小寶寶的愛。不一樣,但都很愛你們,你們有不同的需求,媽媽就要不同的滿足你們。”她雖然沒有回答我什么,但很高興的樣子。在吃晚飯的時候很意外的是,她告訴奶奶,“我要自己吃飯了,媽媽喂弟弟,這是媽媽要對小寶寶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