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破局限
2016年6月為了通過考試,我在百度上找了很多學習記憶方法,有一種筆記工具特別吸引我——思維導圖。通過網上的30天思維導圖訓練營,短暫認識思維導圖主要由中心圖像、一二級分支、關鍵詞,色彩等組成,但具體為什么要這樣做,沒有理論基礎。因為趕著9月份的考試,匆忙學完就天天畫全文字的思維導圖,最后考試還是沒有通過。
雖然知道思維導圖很有用,但是怎么更好的應用到生活、工作、學習上,真需要系統學習。偶然機會,在飯團熱烈推廣的時候,我買了尹麗芳的飯團,關注她的公眾號,買了她的三本書,學了很多過去沒有學到的理論。但自己還是沒有去經常畫思維導圖,只輸入不輸出。
2017年8月轉行到教育行業,想到了要開個思維導圖興趣班,覺得這種學習方法能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所以我就做起知識搬運工,將書上的知識設計成課程去教,但慢慢發現自己教學上還是沒有大進步,總感覺不夠深入。
最終發現是自己練得太少,原因就是:我不會畫畫,畫的中心圖和圖標都好難看。我讓自己打上了根本不會美術,思維導圖都不會畫得好看的標簽。
為了打破這種思維局限,我下定決心報名參加尹麗芳老師的雙證班,白花花的大銀子,上2天課,很多人都說好貴,有用嗎?但只要你去學了,才知道它真的很有用。
2.思維導圖原來可以這樣
11月25日來到酒店,看到會場也有點小小緊張,不知道自己接下來2天,自己能學到什么?能不能拿到證書?心理還是太擔心不會畫畫。但尹麗芳老師,首先就讓我們設定小目標,找出障礙,讓我們不用擔心。
麗芳老師不是灌輸我們思維導圖的定義是什么,然后就怎樣,而是通過一個小游戲,拆解思維導圖四個字,每個字單獨組詞,最后每組找出一個關鍵詞,組成自己心目中的思維導圖。
用自己的語言去述說思維導圖:把大腦的想法,不同維度去分析思考,通過圖像引導,呈現在白紙上。
每個人對思考的起點都不一樣,所以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對思維導圖的定義,這就是我們的認知,我們要向高手的認知靠攏,學習他們的精髓。
尹麗芳老師的課,有趣,輕松,互動很多,并讓我們能夠邊學邊練習。
1.小圖標繪制;
2.名字拆解,圖像化;
3.繪制四部曲拆解;
由早上9點半到晚上8點,腦力消耗很大,但老師系統的將思維導圖的定義,如何繪制思維導圖(繪制四部曲),核心三思維,神奇大腦,重新幫我們梳理了一次,整理了我過去的思路,讓自己更清晰的知道原理,更方便用思維導圖記憶。
就如東尼伯贊大師的腦圖,從頭到尾,由尾到頭,我們都能記住。
最后晚上由我們漂亮的派啦老師教我們怎樣做電腦軟件做思維導圖。
軟件版更適合數據量比較大,梳理結構用,容易修改,省時,出圖快。
手繪的思維導圖更能讓你沉浸在思考當中,動手能力更強,記憶更深,副作用:專注力提高了哦~
3.思維導圖如何應用在教學上
這也是我來學習思維導圖的其中一個目的。麗芳老師從快樂學習法、認知心理學、五星教學法去幫我們分析。
讓我有跟多啟發的是五星教學法:
1.聚焦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跟古典老師分享的功利性學習一樣,我們學習要有目的,不能盲目隨大流。
2.激活舊知:學到這個新知后,想想過去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3.論爭新知:結合實際操練,不是學了就行,要想想為什么?怎么證明?
4.應用新知:學習知識,一時這個知識可以解決什么問題,而是遇到問題的時候想想我們學過哪些知識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5.融會貫通:將新知和舊知結合,沒用的去掉,應用到我們生活和工作上,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
4.感謝
兩天的課程,燒腦又大開腦洞,老師的快樂教學,讓我們不覺疲憊和時間的存在;
也解決我第一天制定的小目標:如何繪制中心圖,打破不會畫畫的思維局限。
學習是快樂的,我們要有空杯心態,接受新事物,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跳出固有的舒適區,這樣才能發現更好的自己。
感謝尹麗芳老師、派啦老師、南子老師的精彩分享,2位辛勤的助教幫我們拍照,還有認識很多不同行業、不同地方的小伙伴,讓我們的思維產生大大的碰撞。
感恩有你們的2天陪伴~
期待自己能將這種快樂學習方法,推廣讓更多的人能認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快樂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