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這本書第二章的關鍵詞是“戰略”,圍繞這個詞思考完成今天的作業,不局限于永澄老師課上所講的內容,可能有很多我自己的想法。
一、最大的三點收獲
1.究竟什么是戰略?
這個時代,人人都喜歡談戰略,這個詞一被說出來,就自帶高級感,提升逼格一萬倍。可戰略究竟是什么?有多少人能清楚地講明白呢?我就是個普通小白,我自然說不清楚戰略這東西,沒關系,我可以學,讓我先來看看一些大牛們是怎么定義戰略的:
易仁永澄:戰略是站在一定高度上,對未來的全盤推演;戰略需要格局,是一種強綜合思考能力,不是行動能力。
古典:戰略是深思熟慮后選出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去做的能力。
吳伯凡:戰略就是叫the trade off,就是取舍。你該選擇怎么樣的路徑,或者說你應該舍棄什么樣的路徑。
管理學家明茨伯格:戰略絕對不是規劃出來的,戰略是一門手藝,是一門藝術。戰略就是對終局的判斷,這個終局怎么樣,取決于你的格局怎么樣。
劉潤:戰略是什么?戰略就是通往目標的曲線路徑。戰略,就像選車道,比你開什么車,誰來開,更重要。可是,選中正確的車道的前提,是你要有凌空俯視的全局之眼。所有的戰略,都是站在未來看今天。
從舊方法,直接摸索出新方法,是實踐家;洞察從舊假設到新假設的變化,是觀察家;從舊方法,去除舊假設,回歸底層邏輯,再理解新假設,推導出新方法,是戰略家。
傅盛:所謂戰略,就是在格局認知下,找到破局點,制定路線圖,投入資源。戰略就是格局+破局。
看完這些大牛們對戰略的解讀,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清晰了許多。我們不妨把“戰略”這個詞拆解著來理解:
1.戰略是一種深度思考能力,不是行動力。
2.戰略是一種對通往目標的路徑的選擇,目的是要做少得多,重點不光是要做什么,更是不做什么(這里隱含聚焦與專注)。
3.戰略的前提是格局,對行業趨勢清晰的認知格局。
寫到這里,我對戰略的理解不再那么虛無縹緲。但與此同時,焦慮感襲來,看看上述三點,好戰略的獲得多么難!深度思考能力、能做少得多的路徑選擇、對趨勢清晰的認知格局,這三個哪一個簡單?沒有啊!!!
所以,還需要繼續思考。
2.戰略與執行力
每次聽到戰略思維,我都覺得自己完全木有啊!腦子就是一團漿糊啊!但好像自己每天也在做事呀,好像也做得還可以哦(雖然寫到這里覺得說這話有點底氣不足......)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前面已經得出過結論,戰略這東西非常難,不容易想清楚,所以對于我這樣的小白,腦袋里對未來的全盤推演自然就少。這就很容易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整個人很容易被執行帶著走!
我們的大腦有時候非常具有欺騙性,特別喜歡用非此即彼的方式糊弄我們。任務=思考+執行,思考少了,執行力多了也可以彌補嘛!真的是這樣嗎?劉潤老師說,戰略思考就是選車道,車道選錯了,執行力越強越失敗!我們會發現我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結果發現實際做的是另一回事。
所以說,戰略與執行力不是1:1的重要性,而是10:1、甚至100:1的重要性!
3.戰略與專注
古典老師在這章中寫到,“越是開放的市場,越需要專注于核心競爭力。越是開放,越是聚焦——這是一個高手的時代”。這句話在書中沒有加粗,也沒有標紅,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在我看來卻極為重要。
阿里巴巴執行副總裁曾鳴曾經說過,他看到公司咨詢報告里面畫了九宮格的企業就避而遠之。所謂九宮格,就是指企業老板的夢想很大,從起點到終點,橫向、縱向都要擴張,ABCDEFG九個點都想全面覆蓋。曾鳴說,九宮格是戰略的大忌,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全線出擊還能獲得成功。企業如此,人也一樣!
這是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也意味著這是個每時每刻都有可能被打擾的時代!因為被連接的元素太多、關系也太多,我們很難靜下心來專注一點。但戰略需要聚焦專注,在極簡單的點上聚焦,最終聚焦到別人都沒辦法在資源上拼過你,這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你深深的護城河!
特別喜歡書中古典老師有關專注的一句話:
上天給你無限的機會,卻只給你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所以越是有限,越要專注。
二、你是否提前推演過什么任務,并形成一個具體戰略,請聊聊那個故事,以及因為制定戰略而帶來的收益是什么?
很慚愧,作為一個頭腦混沌的小白,我從來都沒有推演過什么任務,更不要提具體戰略和由戰略帶來的收益了。所以這次共讀活動,我要好好回答老大的25個問題,制定出屬于自己的戰略方案。
既然既往的缺失經歷讓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那就談談現在的彌補吧,也就是我學到的“戰略到底該如何制定”。
戰略到底該如何制定?
永澄老師的戰略制定三部曲:
1.定位:和自己、和他人、和組織、和環境
2.選擇:專用、通用策略
3.布局:短期收益與長期收益的博弈
劉潤:戰略(通往目標的曲線路徑)設計四步法:
1.繪制地圖——洞察力
2.選擇路徑——決策力
3.當下一步——執行力
4.抬頭看路——適應力
傅盛的戰略三段論:預測-破局點-All in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早的三種基本競爭戰略:
成本領先戰略:同樣的事怎么用最少的時間精力把它給做好。這種戰略不費心,但費力。
差異化戰略:如何把事情做得和別人不一樣,打造自己的獨特性和稀缺性。這種戰略能成就偉大,也能跌落谷底。
集中化戰略:心無旁騖地專攻一個方向的戰略。這種戰略專屬于有清晰夢想、或是清楚知道自己天賦點在哪里的人。
永澄老師三條兜底建議幫你做好戰略:
基本邏輯:資源共振
具體建議:調整自己的期待、搭建正向積累的自增長模式、想辦法成為高手的組件
我總結的戰略制定版本:
1.對內:訓練更好的心智模式,修煉人格、個性,提升內在格局競爭力
2.對外:
1)利用系統思維,理解關系和關系背后的規律,在復雜系統中理解現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
2)專注,必須放棄一部分事情,all in到聚焦的點上,以此為核心價值努力與高手資源共振
3)不斷試錯,尋找目標,遇到問題持續迭代,獲取經驗值,建立對世界的認知,被驗證是最好的平衡。
作為一個普通人,一個小白,戰略對我而言又難又陌生,但通過這次作業,我對戰略的理解扎扎實實地上了一個臺階。今天又很晚了,但有進步很開心,作業不是結束,先完成再完美,戰略這個東西,以后要繼續花時間細細琢磨。
如果你也想弄懂戰略,快掃描二維碼一起加入我們吧~ 這次躍遷共讀,能得到的還遠遠不止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