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繁殖法
武夷茶樹之繁殖,自來即采用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二法,本山之菜茶,悉數用有性繁殖。先備苗床育苗,然后移植。此因地勢急斜險峻,土質又屬重砂土,采用無性繁殖較為不易故也。至于外來種如水仙烏龍等品種,本山茶戶均未自行繁殖,茶苗概仰給于建甌大湖水吉一帶。其中以水仙二品種結實性最弱,根本無法采用有性繁殖法。烏龍鐵觀音梅占桃仁奇蘭黃龍肉桂等,雖有結實,但大湖水吉茶戶均延用原產地安溪之無性繁殖法行壓條法繁殖之。今將本山菜茶之繁殖法記述于后:
1、菜茶之有性繁殖法:
(1)采種:菜茶種籽,晚秋即先后成熟,茶農憑經驗所得,均于九月上旬白露后采收之,而以秋分寒露間最合時。白露前種籽尚欠完熟,霜降后種實或因過熟脫落難收,或受烈日曝曬,或因寒凍均足影響至種子之發芽,白露過后種子已達全熟,果皮變為褐色且已裂開為采種之適期。
(2)選種:茶農每年所需茶籽數量無多,故對于選種大部尚為注意。對采種之選探條件:第一,著重于產地之好壞,次為注意茶株生育之良劣,再次選擇果實。采種產地之選擇,都采自大巖中茶樹生育茂盛之處,聞昔時茶農往往攀登峻峭巍峨之幔亭峰,采種而植于平地。產地之選擇,可謂認真。對于茶叢之選擇,多取其生長良好,樹齡較大,質地較好者。茶農故于自有園中選擇三數株采摘之。至果實采取系視外殼略呈灰褐色,粒形充實者采之。一果通常為二三子,果小或奇形者均棄之。惟晚近因茶況不佳,各巖茶戶對此已較昔疏忽,能認真其事十無一二,此亦為影響茶樹品質低降之一原因。
(3)貯藏:茶籽采收后,均未即播,通常藏至一二月之久,始行播種。其貯藏作用,系使種籽后熟,外殼完全變為暗褐,殼質腐松,即可避免果粒在土中因腐爛發酵發熱,而使種子受熱,或腐爛影響,且易吸收水分而促進發芽。貯藏方法,茶戶并無如何講究,僅將種子放置于稍通風陰處泥土上,攤開而不使堆放一處,免急激發熱。堆攤厚約二寸,經三數日應予翻動一次,勤謹之茶農亦將茶籽拌以沙土,以防籽子過于干燥。
(4)播種期:播種期原可行秋春二期,惟山中茶戶,概因習慣關系,多行冬播。時為十月上中旬,即寒前一二日為最多,聞亦有遲至十二月上中旬者。行春播者,山中未曾有過,蓋因山谷之間氣候較平地溫暖,冬播不致受冷凍之害,尚可得良好結果。事實春臨時節,準備首春制茶,為一年中最忙之時,各巖人工,調遣不靈,無暇顧及,實為采用冬播之主因。
據茶農見解,春日不可播,實屬錯誤。筆者在山麓經二年播種試驗,結果均以二月播者最為良好。冬播茶籽于二月中下旬發芽,四月上中旬始行出土。冬播者無異將茶籽貯于土中,候春暖發育也。
(5)播種量:播種量須分床播育苗與山地直播,二者有別后者常因人工欠缺,抑地土較高燥,移苗難以成活者采用之。床播均采用條播法,播種已畦一??五公尺,每一播種溝約播七O—一OO粒,以種籽排列不致重疊為準。園地直播者,茶戶用小碗一只,每一植穴,放入平平一碗,計其量約為三O—四O粒。估以三分之一無法發芽者,其數亦尚嫌過多,事實四五粒已足。然山中茶農,每相習而為之。
(6)苗床設置:苗床育苗者,苗床地點之選擇以輕砂質壤土,土質較肥潤無旱水之災,管理方便具有相當日照,而無當風者為宜。筑畦寬一??五公尺,畦高二O公分,溝寬三O公分,周圍另設排水溝,如系直播則于山場墾地,相距適當位置,掘一植穴,深約四O公分,寬三O公分,搗碎土塊,略作凹形,播種穴中,然后覆約一寸厚土。
(7)播種法:床播于上述大小之苗床中,播溝與畦條成直角開溝,行條播法,相距二五公分,種子播于溝中,然后覆土。較勤謹茶農,則多先用草木灰,蓋于茶籽上,后再覆蓋土約二三公分,但多數茶農均簡便從事,未曾施灰僅披覆土三O公分。覆土厚薄,則依土濕與土質而稍有出入,土濕之壤土,覆土二公分已夠,若系沙土,或較干燥之地,則較厚之。覆土后畦面再稍加整理,然后于四周開設排水溝,播種工作乃告完成。
(8)管理法:苗床管理即指敷草、除草、間苗等而言。武夷山中,因巖峰聳立關系,山谷之中,氣候變更不大,故對敷草防旱防寒之工作,素未被注意,僅于幼芽出土二三寸高時,每年于春秋之間除草二三次,其后于八九月舉行間苗一次。一年苗可長一五公分左右,至第三年初春,始移植山場。若土質潤肥,管理得法,第二年春間,苗可長一二十公分,即可移植者亦有之。
【妞注】
作為普通喝茶的人,到底要不要了解那么多。這個問題被人問過許多次。這兩天朋友圈熱播柴靜關于霧霾的紀錄片,她在片中數次說起在她沒有女兒之前,視霧霾于不在。這點做母親后越發理解她所說之內意。人類繁殖的目的有許多,在沒有下一代之前我們已經忘記我們的脆弱性,也可以說當我們脆弱的時候作為還小,并不"憂慮"的個體來說我們想不了那么多。所以小孩兒沒有煩惱,哭的快忘的也快。隨著我們的增長,內存量不斷增加,不但能存儲信息而且伴隨三觀的形成也開始處理信息。這個時候我們如果不作為父母,就不會憂慮,因為許多趨利避害的本事已經在從小到大的過程里‘’養成’了,隱形的保護著我們。我還沒有做母親的時候,及其討厭小孩兒,覺得太吵鬧,覺得浪費自己的時間,甚至想過丁客。但,當我開始孕育,就像所有雌性動物一樣,都會開始挑剔,構造一個理想的適合胎體的環境出來。這就是為什么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焦慮、挑剔。所以,我會選擇更安全的茶給兒子喝。甚至會每年為他專門做手工茶存下來。這種‘雙生’的延續人生,會讓我們敬畏、思考。因為,過了這一生,還有往復的下一代。所以,作為一個普通的喝茶人,如果能做到關注種植,溯源,就會為整個生產體系從根本的構造造成影響,而最終收益的也是消費本體。
究竟需要了解多少才足夠,這問題沒有確切答案。王小波在《我為什么要寫作》一文中說,有人問一位登山家為什么要去登山——誰都知道登山這件事既危險,又沒什么實際的好處,他回答道:"因為那座山峰在那里。"
了解得足夠多,就能讓我們喝到好茶嗎?或者,用更拗口的說法,便可以有更多知識的權力嗎?倘若我們對茶的態度也如對伴侶一樣,只是為了滿足于找到一個"完美戀人",那這樣的回答或許也是可以讓人心安的。反正都已經吃到了最大的雞蛋,再去關心那只母雞的屁眼兒會有多難受,這事是有點矯作。
但畢竟,茶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它與我們自身存在的關系。因為有錢,所以買得起最好的茶,或,因為還懂點茶,所以,沒有被人隨便糊弄,多少都有些精神的自戀在里頭。
所以,因為熱愛,喜歡,所以愿意去做更多的了解,這個理由其實已經足夠了。因為了解了,或而還能做點貢獻;即便可能做不了多少貢獻,深知個中諸多悲喜,也能多一絲共運命的情感與珍惜。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人無常福,花無常艷,一種純粹的審美,難免喜新而厭舊,這樣的"喜歡"就未免勢利了點。而如果我們從不去關心茶究竟是何物,而只關心那完全可以脫離茶本身的所謂"道",或許更不過是在借別人的雞,下自己的蛋了。——還絲毫不必操心,自己的屁眼會不會遭罪。
所以我更關注,種植,土地,最基礎的農活兒。雖然北京周邊有許多農家院兒,但對于農業體系的整套構建已經虛有其名。當你真的按照一個農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走完全程,你會愛上做茶甚于喝茶,愛上土地甚于葉子,愛上生命甚于美。
武夷茶樹的繁殖,自清代之前采用的是傳統的有性繁殖(播種、育苗),在清代以后從安溪傳來了無性繁殖的方法后,兩種方法在武夷山交替使用。菜茶(武夷變種)的繁殖,就像‘天產’這兩個字一樣,是老天送給武夷山世世代代的禮物,許多都是茶籽掉落下來東一株,西一株自然生長起來,加上地勢復雜,人基本管理下就可以收獲了。這點跟云南很像,很多人說云南人天生有閑,那是因為‘地氣’厚,隨便播種下去什么都長勢喜人,坐等豐收。但后來,茶作為一種要求產量的經濟作物開始,就涉及到考慮有性繁殖的方式方法問題了。武夷山的土層沙質含量高,透氣性雖然好,但一旦下雨流動性也大,所以文中說先備苗床育苗,而后移植。來自建甌、水吉的品種因為結實差,所以無法用有性繁殖。
1? 采種
種子的成熟都在晚秋以后,按照中國歷來的農作節氣,在秋分跟寒露之間收獲茶籽。伴隨武夷變種/外移植品種的開花期早晚,以及結果的時間先后順序。開花期從九月到一月不等,先后采收。收集茶籽之前,先清理茶植株周圍的雜草穢物,收集時候切勿用手采摘,雖然輕輕搖晃茶樹,茶籽會墜落,但還是自行著落更好,以保證果實的天然成熟。通常每日或者隔日收集一次,因為茶籽不可在土上留存過久,否則會過于干燥,造成水選的時候淘汰率增加。
2? 選種
原文中說產地之好壞以及采收果實茂盛茶樹的種子,其實都是遵循自然界優勝略汰的原則。這種選種原則甚至影響了我的戀愛觀,會考慮對方的基因,幾代之中有無各種疾病遺傳變異的可能等。中醫上講春天耐萬物生發的時候,觀察春天的植物會發現,植物都是朝上繁茂的生長。所以對于人來說也是一樣,情緒的好壞都會影響人的氣場,進而影響身體。收集的種子,除去外殼擦拭干凈后,放置水槽內或者其他容器,漂浮不沉的種子或者半漂浮的悉數拋棄。沉水的種子,取出曬干,再篩出顆粒較小的,經驗說較小的種子的發芽率會低。
3? 貯藏
除了原文所說,我知道要補充的如下:放入砂床中的時候,茶籽之間不要互相接觸,每鋪一層,其上覆沙一層,幾日后取出用篩子篩分,并由有育種經驗的人觀察茶籽有無受過病蟲害,通常茶籽外附著沙土者大多受過病害,必須焚毀掉以防止病害蔓延傳染。儲存除了文中所說,亦可以放置木屑中,或者木屑跟泥土的混合物中,濕度適中,過濕會導致提前發芽,過干會導致發芽率降低。濕度大概在11%左右即可。
4? 播種期
播種期間因武夷山的溫度春秋持平,所以可以春秋兩季進行。而傳統農戶,多冬天時候播種。即使現在,許多在農耕保持傳統的農戶依舊選擇冬天的時候播種移植。春天從四月開始陸續開始制作茶葉,春天屬于農忙期間所以文中說那個期間,即使可以播種,但仍舊無人去做。
5? 播種量
播種分兩種,一種在苗床里播種,另一種則是在種植地點直接播種。文中推崇前者的原因,是因為茶苗尚小生命里弱,加上武夷山山地環境的復雜,容易導致茶苗的成活率降低,所以苗床播種的使用率更高。種子茶園里的茶樹一般稱作‘母株’ 而嫁接的則不算。
6 、7、8? 記述清晰,無補充。
現在已經少有人用無性播種方法,此方法也算‘古法’了。
今天去品種園拍了品種葉片的圖回來,下面分享一些。雖然某武夷茶品種的書記載的更多,其實我看來只是給無數個變種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罷了。這樣算起來武夷變種真的可以達到上百種之多。黃山提醒我,葡萄種植有典型性葉片。在成書的時候也會插圖一些茶的典型性葉片。
雪梨(佛手)
56號變種
九曲(奇曲)不用看葉片看植株特點彎曲度就能分辨
金鎖匙
水仙(圓葉)
據說是半天夭(但栽植地點很平坦)
肉桂
瓜子金
黃龍
奇丹
朝陽
據說是鐵羅漢
金錢(很小很圓)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轉自掃葉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