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第二章 《你的組織有學習障礙嗎?》? 在這一章中講述了7個學習障礙,如下:
障礙1. “我就是我的職位”
障礙2. “敵人在外部”
障礙3. 掌控的幻覺
障礙4. 執著于事件
障礙5. 煮蛙寓言
障礙6. 從經驗中學習的錯覺
障礙7. 管理團隊的神話
如果你對每一個障礙都感興趣,你可以看書中內容,或者在網絡上查找。今天的拆頁是障礙四,執著于事件。
拆頁二
來自《第二章 你的組織有學習障礙嗎?》 P23
障礙4? 執著于事件
有兩個孩子在操場上打起來了,你過去勸架。露茜說:“他搶了我的球我才打他的。”湯米說:“她不讓我玩她的飛機我才拿她的球的。”露茜說:“他不能玩我的飛機,因為他把螺旋槳弄壞了。”我們是充滿智慧的成年人,于是我們說:“嘿,嘿,孩子們,你們要好好一起玩啊。”但是,我們自己在陷入爭執時所說所做的,真和孩子們有什么不同嗎?我們都有一種慣性思維,即把生命看成是一系列分立的事件,而且每一個事件都應該有一個顯而易見的起因。
組織機構中的交談都被事件所主導:上個月的銷售額、新的預算裁減、上季度的利潤、誰得到升遷或被解雇了、競爭對手新推出的產品、我們推遲發布新產品的通知,等等。同時,媒體又在不斷強化對短期事件的關注:無論如何,什么事超過兩天就不是“新聞”了。強調事件導致了“事件式”的詮釋描述:“今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降了16點”,報紙報道說,“因為昨天發布了第四季度利潤走低的預期。”這類詮釋也許沒有錯,但它轉移了我們對事件背后長期規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擾了我們對這些長期模式的理解力。
我們對個別事件的執著,其實也是生物進化給我們的程序編碼中的部分。試想你要構思處于生存競爭中的洞穴人,對宇宙的沉思冥想能力將不會是一項優先設計標準。重要的指標會是察覺左側后方的劍齒虎,并迅速作出反應。好像是對我們的嘲弄,今天我們的組織和社會所面對的主要生存威脅,并不是來自突發事件,而恰恰是來自緩慢漸進的過程:軍備競賽、環境惡化、社會公共學校系統的衰敗、公司產品設計或質量(相對于競爭對手)的下滑等等,這些都是緩慢漸進的過程。
如果大家的思想都被短期事件主導,那么一個組織就不可能持續地從事有創意的生成性學習。如果我們只注意個別事件,那最好的結果就是我們能在事件發生之前作出預測,以便作出最佳反應,但這不可能讓我們學習如何創造。
「I,重述知識」
請簡述執著于事件這個障礙,需要說明這個障礙對什么產生了影響。
執著于事件這個障礙,指的是不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固定事件或者突發事件,我們會被這些事件奪走全部的焦點,從而無法理解這些事件背后的關系和邏輯,更無法創造出新的事物。也就是說,執著于事件這個障礙,擾亂了我們對外界的整體思考和理解。
「A1,激活經驗」
不知你是否有這個障礙,我有,而且還不少,嘿嘿。比如我曾經執著孩子每天是否完成作業這個事件,忽視了孩子其實是面對大量的作業難以堅持做完,并不是不會,(省略細節描述呵),沒有注意到他缺乏的是吃苦和拼搏精神,沒有在他的成長道路中有系統的給與培養;我在管理下屬時,執著培訓經理的每天工作計劃是否完成這個事件,(省略細節描述呵),忘記了那個時候培訓工作剛剛起步,那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牽一發動全身,沒有給到他足夠的資源和幫助他建立好這個系統。
你呢,是否也有類似的障礙呢?
看到這段拆頁,想到這兩年的拆書過程中,我一直執著于一件事,那就是,在I(講解)部分,試圖極力地把原文知識點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講清楚,以為這樣才算完整,才能讓他人信服。然而,這也讓我忽略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大部分的學習者是排斥說教的。我雖然能說出一堆合情合理的內容,但人家可不買單,因為對于原文內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角度、高度和深度,如果我只是執著于從自己的角度把知識點“說”出來,可能會跟對方的理解有差異,而如果我能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對方朝著我設計的方向去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那才能保持大家和我的感受一致,做到水到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