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見一個視頻,一個爸爸帶孩子路過玩具店時樣子,只見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抱起孩子, 邊哄騙著孩子邊捂住孩子的眼睛小跑起來,旁邊的人都露出詫異的眼神,但沒一會兒就明白了,原來大家都有類似的經歷哇。
爸爸,我想....
不,你不想!
?我想~~買玩具!
此視頻一出,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
這行為真是全國統一啊,我現在對玩具店老板有仇惡感,盡量避開玩具店,對了,還有搖搖車!
我直接帶著孩子繞路,以前孩子到超市見玩具就往購物車里放,然后我就偷偷放回去,現在娃聰明了,拿起玩具就抱在懷里不往購物車里放了,我太難了!
只要帶我兒子從玩具店門口過,我就故意叫他看另外一個地方,看來以后可以試試這招,不過這好像跟偷孩子似的,容易起誤會啊。
我同學家孩子把我們店里玩具都買遍了,她再要玩具的時候,她媽媽就說家里玩具比店里都全,別買了,高手呀!但是首先,你得有錢。
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給孩子樹立好規則,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具體又該如何呢?
1、孩子開始要玩具正是建立規則的好時機
每個孩子在剛開始要玩具的時候,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定好規則。給孩子買不買?買什么?買幾個?這都是些問題,所以為了避免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給孩子買玩具的問題,就要提前給孩子樹立好規則。如果孩子想要玩具的時候被家長硬性阻斷的話,這樣會導致孩子心理的極度不平衡,他們會想為什么其他人有這個玩具而自己沒有,所以為了避免給孩子造成這樣的心理問題,父母在一開始就應該給孩子明確定下規則。
2、梳理孩子的情緒,形成準確的表達
比起買玩具,父母更頭疼的是孩子在父母不給買玩具的時候,撒潑打滾,這是因為孩子還小不能夠和父母形成有效的交流,所以才會用行為來強迫父母給自己買玩具,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撒潑打滾的時候不忍心傷害孩子,于是就給孩子買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但給孩子開了這個先例就會導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每次買什么東西遭到父母的反對的時候,都會以這種形式去強迫父母。所以父母在孩子想要買東西的時候,更多的是應該給予孩子尊重,疏通孩子的情感表達,讓孩子可以和父母正常的交流。
3、給孩子一個購物的特殊時光
這個特殊的購物時光就如同咱們學習或者工作生活中安排的休息時間,給孩子規定一個特殊的時間安排,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可以隨意的,有限的購買玩具。隨著這種習慣的養成,還可以延伸到孩子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4、深度溝通階段,接納自己被寶貝說服
在孩子要買玩具的時候,和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如果孩子可以說服父母給自己買玩具,并且理由充分,父母也不反對孩子去買玩具的時候,說明孩子是真的想要這個玩具,并且父母也可以換位思考,多為孩子著想。
《小王子》里說: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共情”,也叫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放平心態,正視孩子的問題,與之共情,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今天因為你的點贊,讓我元氣滿滿!
生命太短,沒有時間留給遺憾;
若不是終點,請微笑一直向前!
toy醬為90后小生
愛閱讀愛旅游愛思考愛創作愛交友愛toys。
gong眾hao :浙里有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