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發展階段的認知優勢
我們都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在不同時代需要的“知識”不一樣。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知識密集型行業蓬勃發展,以知識數量構建認知優勢。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階段,知識獲取范圍的邊界被打破了,知識的數量構建優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獲取知識的速度。如互聯網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社交服務等從國外產品學習的速度構建了競爭優勢。
在如今這個海里信息即時獲取的時代,很多產品越來越同質化,于是在知識數量和獲取速度相似的情況下,知識的深度成為新的競爭取勝的關鍵。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王興
2. 如何提升認知深度
首先定義,有深度的認知是這樣的: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跳出問題本書思考更普遍的情況;在尋求答案的時候,能夠根據理由可信度判斷是否接受這個結論。
有深度的認知特點:從具體的現象之后能找出抽象的規律;答案有理有據,依托于實驗驗證或數據分析支持得出結論;得出的答案能夠更普遍地解決類似問題
提升認知深度的方法,就是掌握“臨界知識”,便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更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從而開啟“少即是多”的學習模式,極大地提升效率。
3. 誤區
每個人學習,都在追求學習效率,然而很多人一直在花時間想辦法提升“技術效率”,忽略了真正更重要的“認知效率”。技術效率,指的是應對具體工作場景和問題的方法,在這種模式下,每遇到一個新問題就需要學習新知識。認知效率,指的是了解問題的本質、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我們會發現很多全新的問題,本質是一樣的。所以,要學習臨界知識,撬動效能。
4. 哪些知識值得學
一旦你的學習深度達到底層規律的層面,很多表面看起來不相關的問題,在底層是聯系在一起的,而能串起這些不相干的事情的,正是“臨界知識”。
一生要學習的三個級別的課程:
1)公共基礎課:執行能力;比如時間管理、溝通等。
2)專業必修課:專業能力;比如在特定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用必修課:結構能力。認知事物更加底層的結構與規律,如所經營的領域是如何產生的?這個領域的發展動力是什么?哪些規律會影響這些事物等。
這三種能力都應用學,但是更應該把更多時間用在結構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學習上,通過掌握臨界知識做到游刃有余。
這是一個以認知深度構建優勢的時代,掌握臨界知識,通過事物底層規律,撬動知識的杠桿,加倍成長,從學會學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