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年的一次偶然機會,微信朋友圈中的育兒貼子讓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就按著網址尋了過去,在百度上搜索了關于“正面管教”的介紹,原先和我原先看過的蒙臺梭利的育兒方法相類似,我震撼了:原來還有這樣的一群愛孩子的媽媽,原來課本以外也有這樣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育兒工具。因為在圖書館工作有著文獻便捷的條件,從懷孕起就開始關注一些育兒的文章和信息,如:《哈佛女孩劉亦婷》、盧勤的系列圖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等,但都不是系統的學習,雜亂無章,而且大多數的理論均是看時知道所闡述的理論和道理,也能認同,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孩子邁入青春期,有些叛逆,有時無法順暢溝通,而“正面管教”卻像一盞明燈一下子讓我迷茫的、困惑的心找到了方向,于是急不可待地買了本《正面管教》,并參加了ELIY老師的正面管教系統課程。
通過對正面管教的系統學習以及簡 尼森的《正面管教》的閱讀,讓我對正面管教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正面管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內容和我想要說的內容,但短短一篇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下面就對我在學習和實踐中的一些小感觸舉例一二吧。
正面管教的一個最落地的工具是啟發式提問,這個工具幫我解決了很多的問題,特別是我們想糾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時,不用對孩子提要求或說教,而是去問孩子,能夠達到讓孩子更多地參與、更好地理解的效果,而且能營造出更具鼓勵性和尊重性的氛圍。
作者簡·尼爾森(Jane Nelsen)自己有7個孩子,同時又是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不管是育兒的直接經驗,還是教育理論知識,都足以讓人信服。
“每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都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這句話在整書中被提及了至少十次,出現在不同的案例中,作者認為,大人應該首先為孩子的“不良行為”負責,是大人先對孩子喪失了信心,才讓孩子自己覺得失落,從而引發孩子的不良行為。
作者鼓勵大人們在面對小孩不良行為的時候,應該「和善而堅定」,真誠的與孩子溝通,而不是暴躁地發脾氣,不是一味的嬌縱。的這個理念貫穿全書始終,在很多章節中,當家長遇見兩難境地的時候,這個理念成為大人們有效的行動指南。這種做法背后的依據很簡單,那就是給予孩子「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為。
書中一再強調,對待孩子時和善與堅定并行非常重要?!昂蜕啤钡闹匾栽谟诒磉_我們對孩子的尊重?!皥远ā钡闹匾?,則在于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皩嗟姆绞酵ǔH鄙俸蜕疲粙煽v的方式則缺少堅定?!负蜕贫鴪远ā故钦婀芙痰母舅凇?。提到另外一組概念是“邏輯后果”和“自然后果”,大人們應該鼓勵孩子自己決定該做什么,對于太小的孩子,大人至少可以給她選擇的機會,孩子們自己做決定,相應的也更容易接受決定帶來的后果,要為后果負責,但是這種責任有是有限的責任,大人常常會把對孩子的“懲罰”偽裝成孩子應當承擔的“邏輯后果”,會把“自然后果”放大,以致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孩子們和學生們要成為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他們的動力必須來自于內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學會自律。而不論懲罰還是獎賞,都是來自于外在的控制。
《正面管教》提到一些例子,比如下面的做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替孩子做本該他們自己做的事情、對孩子過度保護、給孩子買太多東西、包攬孩子遇到的困難、不花足夠的時間陪孩子、替孩子做作業、對孩子嘮叨和發號施令、以及對孩子高聲叫嚷,然后又趕快援助。健康的自尊,是孩子培養出“我能行”的信念的基礎。當父母對孩子做出上述任何行為時,孩子就不會培養出這種信念。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在于,如果大人們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照顧,或者他們“理應”享受特別的服侍。這當然不是我們作為大人所希望的。
有時候我們潛意識里面會「控制」孩子,希望他們能夠順從我們。然而,“當父親失去了對母親的控制權時,父母雙方也就是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边@意味著媽媽不再給孩子樹立順從的榜樣,這當然是社會的進步。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認識到,與孩子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擔責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合作,遠比「專橫的控制」更為有效。
當家長和老師太嚴格和控制過多時,孩子們培養不出責任感;當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太嬌縱時,孩子也培養不出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有機會去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時,才能培養出來。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管教孩子是一件長期而且系統的任務,作為家長,我們往往表現的太過于急切,有時候容易對孩子失去耐心,有時候又變得喜歡「控制」,事實上,家長如果感覺自己「贏了」孩子,那通常也一定沒有「贏得」孩子。
最后,說一下書中提及的“贏得與孩子合作的四個步驟”:
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二、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者行為,效果會更好。
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的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愿意聽你說了。
四、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問孩子對于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正面管教里還有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是鼓勵和表揚。之前只會對孩子說:你真棒之類的話,通過對正面管教的學習,我總結出鼓勵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要多說。鼓勵可以用在任何地方,每天找機會給孩子說,哪怕是小的舉動,來強化他一些正面的行為。
二、不能亂說,不能沒有所指。不能平白無故的說,不要讓孩子感到莫名其妙,必須要先把孩子的情形描述一下。
三是鼓勵通過正面引導能鼓起孩子的勇氣,讓孩子自信自立,而表揚讓孩子更加依賴他人。
總而言之,正面管教,不是一句口號,不單純是一本書,她匯集了前人實踐經驗,理論研究的智慧結晶,通過學習堅定了我想當講師的決心,講課時為了讓自己學得更好,用得更好。這是我喜歡做的事情也是我愿意做的事情,我要加入正面管教這個事業中來,傳遞正能量,做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