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和看電影,你更喜歡哪一項?
毫無疑問,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電影。很明顯,相比開會,電影要有吸引力得多。
那么,為什么電影比會議更有吸引力呢?
第一,影片中總是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沖突,這些層出不窮的沖突會給人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感。
第二,不管什么樣的影片,都會涉及到情感戲,無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而情感戲中的對話或表情,會給人們帶來非常強的共鳴感,畢竟,影視劇也來源于生活。
第三,電影中的事件,無論沖突如何,最終一定會呈現出結果,不管是悲劇也好,喜劇也罷,你一定能拿到一個結果。
其實,這么一分析,你會發現,只要有心,你也可以讓公司會議變得像電影一樣的有趣和引入入勝。
你可以問問自己:
能否接納會議中產生各種各樣的沖突,讓大家在良性沖突中滋生出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能否把團隊打造成一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支持、彼此依賴的團隊,每個人都能在他人意見和情緒的基礎上去發表觀點,讓每個人都能被他人共鳴?
能否讓每一次會議都產出成果和行動計劃方案,并且確保行動計劃在會后的落地?
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負責人,或者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也許你開會僅僅只是為了達成某些目標。但是,如果參會的人不能像一個團隊一樣的來工作、不能形成一個高效且彼此支撐的團隊的話,那么大家很難真正的達成共識(也許可以達成表面上的共識),更無從談業績的提升。
構筑一支高度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團隊很不容易,事實上這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團隊協作才顯得如此難能可貴——高效協作的團隊會帶來效率的成倍提升和業績的持續增長。
按照《克服團隊協作的五項障礙》一書所言,很多團隊,往往存在五個層面的問題,分別是:
缺乏信任
懼怕沖突
缺乏投入
逃避責任
忽視結果
書中以金字塔的形式展示這五種障礙,顯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層層遞進、一環扣一環的。
而我認為,這些障礙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且容易產生連鎖反應的。任何一項障礙的產生,都有可能影響到其他障礙,導致整體工作出現效率低下、重復工作多、員工抱怨多、目標不明確、執行力不強等問題。
而且,我認為這里面,最重要的問題有三個,分別是:缺乏信任、懼怕沖突、缺乏承諾/欠缺投入,這三個障礙如果能得以解決,最終目標才有實現的可能。
同時,我對這三個問題的剖析解讀與破解方法,和書中的作者略有不同。
在我看來,缺乏信任會導致“團隊成員之間沒有良性沖突”,因為沒有信任的情況下,彼此之間不會有開放、建設性的思想交鋒,也不會有感受和情緒層面的坦誠相告,只是保持一種表面上的和諧,所以基于“缺乏信任”這一點,稍后我會給出一些具體的、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法。
關于“懼怕沖突”這一點,我認為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質是保持耐心,你要訓練團隊對事情進行不同程度的激烈爭論,然后毫發無傷的結束——這一點很難做到,但是這樣有助于團隊形成一個可以自我修復的“系統”。
關于缺乏承諾/欠缺投入,我會給你一套有助于激發投入、承擔責任、目標落地的目標制定流程。這些步驟看起來并不少,甚至在實際執行中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討論,但這是值得的,因為這是一個團隊共創的過程,也是團隊成員共同對目標進行系統化拆解和本質化分析的一個過程。
先來說說第一個障礙:缺乏信任。
缺乏信任的團隊會出現哪些問題呢?最典型的三個表現就是:
第一,隱藏自己的弱點和錯誤,表現出來就是只要可能涉及暴露自己的弱點,人們就會顯得言不由衷;
第二,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情,不愿尋求他人的幫助,也不愿給予他人支持,這樣下去,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零散的小團體;
第三,對他人有抱怨和不滿情緒,但卻不坦誠說出來,而是隨意揣測他人的動機,并且盡量減少一起的時間。
克服這個障礙,需要讓團隊成員相互袒露心聲。只有當團隊成員真正放心的把自己暴露在別人面前時,才能消除戒心,從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工作上,而不是猜測彼此的陣營。
克服這個障礙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式:
比如,相互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過往經歷、價值觀,并且一起探討彼此的人際交往方式有何不同,這樣的不同給團隊帶來了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
比如各自坦誠說出自己的優缺點,并分析哪些優缺點對公司/部門的成敗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比如定期的團隊建設活動和相互反饋建議,讓每個人都能從更多不同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表現。
關鍵是,要讓團隊成員彼此了解,并且清晰的知道,他們之間可以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的,珍惜大家一起團隊協作、團隊共創的機會。
第二個障礙:懼怕沖突
害怕沖突會導致大家回避去討論一些重要的問題,因為討論這些問題可能會引起爭論,但這些問題對于團隊達成目標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害怕傷害彼此的感情,人們可能會在一些事情上“假裝”認同對方,而在實際執行中并沒有真正的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來處理。
另外,當有不同意見的時候,這些不同的聲音需要被聽到,然而,很多人誤以為,交換意見或者就某件事情而辯論是浪費時間,與其花時間“辯論”,不如先放一放,導致很多事情總是懸而未決。
其實,如果團隊成員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就不會懼怕沖突,因為他們敢于暴露自己的弱點,敢于進行激烈的辯論,他們愿意給他人建議,同時也能坦誠接納他人的意見,而不用擔心彼此被傷害——他們的關注點在于如何解決問題 ???。
在承認沖突有價值的情況下,管理者可以做些事情來促進積極的沖突:
比如,鼓勵大家把存在分歧的問題擺到桌面上來,從各自的不同角度,來說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和態度,以全局目標為基準,通過討論,達成共識;
比如,當發現不同部門之間存在著某種難以達成一致的分歧時,可以特別設計一場“辯論會”,鼓勵大家不帶攻擊性的來進行辯論(設定好辯論規則),在這個過程中,辯論出最值得采納的方案;
比如,當團隊成員開始爭論時,只要沒有極端語言或動作的攻擊,團隊管理者可以多一些耐心,冷靜審視,順其自然,即使有時候場面看上去很混亂,也不要隨意打斷或干預,讓一切該發生的事情自然的發生。
不用追求絕對的一致性,一個理性的人并不要求大家都接受自己的意見,而只是要求別人確實傾聽自己的想法并予以考慮 ????。最終的選擇,一定是對整體目標、對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是有利的,而不僅僅是對某個部門或者某個人有利。
第三個障礙:缺乏承諾/欠缺投入
設想一名籃球教練在上半場比賽結束時,在休息室里面,一個一個分別叫隊員進來討論上半場的表現。這樣一來,他們每個人都不知道其他人和教練聊了些什么。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是一支團隊,而是一群獨立的運動員。
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方式很搞笑,但是有多少管理者是這么做的呢?
這樣做最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由于大家對共同目標的認識很模糊,所以會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個人得失上面。
欠缺投入的團隊就是這樣:
團隊目標的工作任務不夠清晰;
常常因為不必要的拖延和分析而錯失機會;
有些事情反復討論卻始終無法做出決策;
一旦產生失誤,大家就會陷入沮喪,就會對之前的決議產生質疑,而不是調整方向繼續前行。
其實,團隊成員可以通過一系列步驟來明確目標、達成共識、全力投入。
由于每個團隊的特征、調性、風格、團隊成員的匹配度和信任度不同,所以每個團隊達成共識的流程可能不太一樣,但是也會有一些通用性。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套我們在企業內部做群策群力的團隊目標建設時,所常用的流程:
第一步,共同制定團隊目標,并說明這個目標為什么能實現;
第二步,討論目標達成的衡量標準;
第三步,探討達成目標需要考慮的三個最重要的問題;
第四步,探討影響目標達成的四個關鍵性障礙因素;
第五步,團隊共創出達成目標的方法,并根據一套評估指標,篩選出最合適的五個方法;
第六步,把這五個方法分解并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人;
第七步,各部門根據自己的任務列表來制定詳細的行動計劃;
第八步,各部門陳述和展示自己的行動計劃,并說明這套計劃對于達成團隊整體目標有何幫助;
第九步,部門和部門明確相互之間可以提供的支持,并且溝通好每季度的跨部門溝通時間與參會人員。
確保投入的方法之一,是設立解決問題的最終期限及問題解決的標準;為了安撫大家對于失敗的恐懼,可以“提前驗尸”,提前設想未來可能發生的最不利的結果,再根據這些來做決策。
重要的是,大家必須知道團隊的目標是什么。如果目標一直都很模糊,且大家沒有達成共識,那大家很難齊心協力做好一件事情,而且很容易把個人目標放到團隊目標之上。
所以有時候,也可以鼓勵各部門之間相互參加彼此的會議,相互提供建議和反饋,讓每個部門的工作,都為整體目標服務,都和團隊目標掛鉤。
三月說:明白什么會挫傷團隊成員積極性,比知道什么能調動團隊成員積極性,更為重要。對此,我深以為然。
當個體聚集在一起,就會有故事發生,理清楚正在發生的事情,摸清楚當時的氛圍,就變得尤為重要。團隊里面非理性的情緒力量非常重要,但是容易被忽視。團隊氛圍的讀取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 ????
如果你在帶團隊、管理組織、經營企業,不妨經常做一下自檢:
你會【敘事】嗎?
能做到【放權】嗎?
有效建立了團隊【歸屬感】嗎?
團隊內部適合生長【沖突神經元】嗎?
團隊成員彼此【信任】嗎?
【團隊目標】和【個體目標】是一致的嗎?
你能做到傾聽、放大、包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