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去北京參加李笑來的千人線下講座,其實課程本身倒沒有多么大的收獲,讓我真正受益的是在北京遇到的人,遇到的新的自己,以及由此帶來的思考。所以很多時候,做一件事情,并不代表這個事情一定要有個怎么樣的結果,功利心可以有,但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平和開放的心態,觀察發現更多的可能,反而會有更多驚喜。
小C是我25日在酒店前臺遇到的,苗條挺直的身材,干凈精致的臉蛋,嫻靜淡然的氣質,是一種初看不驚艷越看越舒服的從容。而我之所以注意到她,是因為那張紫色的瑜伽墊。出于好奇,上前搭訕,之后便得知練習瑜伽九年,我糾結于體式以及體式的順序,而她肯定的回答我,瑜伽不是練習體式或者順序,建議我多跟從名師學習,持續練習。
在瑜伽愛好者的群或者各種瑜伽的社交圈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體式練習問題求助,各種身體問題求醫,各種練習細節求確認…一鍋又一鍋的評判…
想起一個大師的話:
最好的答案不是得到了一個完美的回答,而是原本的問題已經沒有了,問題起源于疑惑,疑惑來自評判。沒有問題就意味著不再評判自己,疑惑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瑜伽,不是練習體式,是練習什么?
是練習接受。
不是為了做到某個造型,不是理療,也不是清空大腦,更不是曬照;是關于我的一切的接受:身上的傷,肢體的僵硬,韌帶的柔軟,核心的力量,呼吸,肌肉,肩膀,胯部,思想,行為,失敗,牛逼,局限,自我對局限的感覺…這個修煉就是瑜伽,這一分鐘——下一分鐘——自己在無時無刻地判斷著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身體的任何狀態和感覺,但是也可以有能力來改變這個狀態。生命本來就是有許多可能性,可以隨著呼吸,更多地接受一些,打破陳舊的固有的生活模式、思考習慣、情緒觸發點給身體帶來更多的改變,讓身體回歸本源。
如果留意的話,總是會看到各種奇跡,不是在自己身上,就是在別人身上。比如,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四周前闖進教室,一臉懵懂,體式左右都搞不清,滿臉認真地過分,可是,四周之后,看到她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地把腿在頭倒立位置伸直。感覺很神奇。
你本來就是水,你流不起來是因為你自己堵了自己的河道。變成水的狀態,讓體式自然流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