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寄語:這里沒有老師只有和你一同堅持的人
佳佳原則:有料有干貨,有技術含量
體式
瑜伽的第三個階段是Asana及體式。
佳佳提問:我們為什么要練習瑜伽體式?我們練習瑜伽體式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帶來肢體的穩定,健康和輕盈。
一個穩定而愉悅的體式可以帶來精神的安寧,防止浮躁。
Asana不是體操練習,而是瑜伽體式。為了練習這些體式,瑜伽修行者需要一個干凈通風的地點,一張毯子和一個決心
佳佳提示:決心是比任何在外條件都重要的條件
從事其他的體育鍛煉,往往需要一個較大的活動場所,昂貴的運動器械,瑜伽體式練習不需要任何器械輔助,因為瑜伽認為,人的四肢已經提供了必要的重力和反重力的條件。
瑜伽體式與體操練習的區別
1.表層區別:通過練習這些體式,修行者提高了身體的敏捷,均衡,原來就性并增加生命的活力。
2.根本區別:瑜伽需要約束控制訓練我們的大腦。
瑜伽體式經歷了數世紀的發展便演變,現在已經完整的使身體的每一塊肌肉,每根神經以及每一種腺體都得到鍛煉,這些體式是人們獲得良好的體格,讓身體變得健壯而富有彈性,不再肌肉僵緊,疾病纏身,他還減輕身體疲勞,舒緩神經系統,但是這些體式真正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們約束及訓練大腦。
許多演員,雜技表演者,運動員舞蹈演員音樂演奏者也擁有很不錯的體型,并能夠很好的控制身體,但是他們缺乏對大腦智力和自我的控制。因此他們不能比自身達成協調一致,他們當中很難找到性格均衡的人,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看得高于一切,盡管瑜伽師不鄙夷自己的身體,但是他不僅僅追求身體的完美,同時也追求感官精神,智力和靈魂的完美。
瑜伽師通過體式練習征服了自己的身體,使他成為更好,更合適的心靈載體。他知道身體是心智的必要載體,一個沒有身體的靈魂,就如同一只被剝奪了飛翔能力的小鳥。
瑜伽師不懼怕死亡,因為時間終究會奪走他的生命,他知道身體在不斷變化中,從幼年青年老年身體都在發生著變化,生與死是自然現象,但是靈魂并不落入生死輪回,正如一個人把穿破了的袍子扔掉換成新的一樣,居于體內的靈魂把自己衰老的身體拋掉,而進入另一個新的軀體。
通過練習這些體式瑜伽修行者首先獲得了健康,而不僅僅是生存。身體的健康,絕非金錢可買到的商品,這種健康是通過艱辛的勞動而換來的資產,也是一種身心靈完全均衡的狀態,健康意味著忘卻身心的存在,瑜伽師練習這些體式而擺脫了身體上的限制和精神上的煩惱,以服務全世界之名,把自己的行為及其成果完全奉獻給至尊主。
瑜伽師認識到他的生命和生命中的一切活動,在本質上都是以人的形態表現的圣靈行動的一部分,在脈搏的跳動及呼吸的節律中,他感受到四季的更替以及宇宙生命的脈動,他的身體是神性火花,寄居的宇宙,他感到,忽視或拒絕承認身體的需要,無視他的神圣,就是忽視和拒絕承認宇宙生命的存在,因為身體就是這宇宙生命的一部分,身體之所需就是居于體內的圣靈之所需,瑜伽師不去天堂尋找神,因為他知道他在里面,被稱為內在真我,他感受到神的存在,發現天堂就存在于他自身。
瑜伽師從不忽視和虐待自己身體或精神,而是非常珍視它們
佳佳提示:不善待身體,又如何去善待自己的靈魂?
對于瑜伽師來說,身體不是他精神解脫的障礙,也不是他墮落的緣由,而是他達到完美境界的工具,他力求自己的身體,像雷電般強壯且健康無疾痛,還以服務至尊主的名義奉獻出身體因為服務至尊主是身體的原本目的。
瑜伽體式的名稱非常重要
它也體現了幾世紀以來瑜伽進化的規律。一些體式以植物命名,比如樹式;一些體式以水生動物和兩棲動物的命名,比如魚式;也有一些體式以鳥來命名,比如公雞式,孔雀式;還有以四足動物來命名,比如全是馬式,爬行動物,比如眼鏡蛇式;和人類的胚胎狀態,嬰兒式也沒有被忘記;也有一些體式,是傳奇英雄人物來命名,比如巴拉瓦伽;一些瑜伽體式,還以印度神殿中的神來命名,另一些則讓人聯想起神圣力量的不同化身當練習這些體式是瑜伽士的身體,模仿著各種生物的體式,他的精神得到了訓練,不輕視任何生物因為他知道從最低等的昆蟲到最完美的圣者,萬物都呼吸著相同的宇宙圣靈,而宇宙圣靈又以無數的形式出現,他知道至高形式是無形的宇宙意識,他在普遍性中發現了統一
真正的體式是:在體式中梵的意識在修行者的內心持續不斷的自然涌現。
通過練習瑜伽體式,逐漸會消除二元想法,比如,得與失,勝與敗,榮與辱,身體與精神,精神與靈魂。而后瑜伽修行者就可進入瑜伽的第四階段呼吸控制,練習呼吸控制身體各個部分只有鼻孔,鼻道和鼻隔膜,氣管,肺及腹部橫膈膜參與呼吸,只有這些部位感受到生命之氣的巨大沖擊力。因此,如同對待生活那樣,不要試圖匆忙掌握呼吸控制法,不正確的呼吸控制練習會導致呼吸系統的疾病,也會有損神經系統,只有通過正確的練習,修行者才能從大多數疾病中解脫出來,不要嘗試獨自練習呼吸控制法,在一位有經驗的古魯指導下練習至關重要,因為他知道他的學生身體的極限
建喜延伸:
第一次認真的感受到瑜伽體式名稱的重要性。更感受到,世間萬物都有它本來的面貌和生命,更加珍惜生活,希望在以后的生活當中去觀察,去體驗去感悟,每一件事。保持對身邊的人事物的尊敬,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感悟,帶到體式的練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