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大學的時候有一次上課作報告,下來之后有同學跟室友說:“希希怎么好像感冒了?”室友淡定地表示:“希希大部分時間都在感冒。”我也覺得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生病,從小就是這樣。其實我不算瘦,但是顯瘦,以至于經常會有人跟我說,你要多吃一點呀。但是我有好好吃飯呀,又喜歡鼓搗稀奇東西逛美食網站,特別是搬出宿舍之后有廚房可以用,下廚房的集市也開始賣東西之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大學室友們吃過的各種稀奇古怪的零食恐怕有一半都是我貢獻的。我還喜歡把超市里喜歡牌子的食物所有口味挨個吃過去,沒有見過的食物總會想買來嘗一嘗,感覺我這種人如果生在原始社會肯定會因為亂吃沒見過的果子或者毒蘑菇死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食物的熱情基本相當于我精神狀態的指示表。只要不是特別忙,即使不自己做飯,我也總想出去找點好東西吃。
我雖然不算是個無肉不歡的人,但也做不成素食主義者,長時間不吃肉就容易頭暈,沒有力氣,冬天會覺得冷。上一次去查血的時候高密度膽固醇低,醫生說,要多吃蛋白質。我認為所有肉類里面最好吃的是雞翅,怎么做都好吃。炸雞這種充滿了美味的脂肪、鹽和熱量的食物自不用說,可樂雞翅也別有風味。我喜歡各種烤雞翅,或者用做玉子燒的方形小不粘鍋鹽煎(因為好洗);北京的室友喜歡加點辣椒用大鐵鍋炒,她做菜喜歡比較豪放的風格。那時候我們會撿打折的時候買2kg一袋裝的冷凍雞翅放在冰箱冷凍室里,滿滿一大袋塞進去,特別有安全感。北京超市的雞胸肉比雞翅便宜(當然整只雞更劃算,但是沒有時間收拾,也不太會),不過雞胸肉做不好容易柴,我比較喜歡買來剁成小塊煮咖喱,或者用蜂蜜、鹽、黑胡椒腌過之后煎著吃,加蜂蜜腌肉質會比較嫩,微甜的味道也很鮮美。
蔬菜的話我熱愛胡蘿卜和西藍花,因為加熱之后不容易變色,特別適合裝進便當里,用微波爐熱過了還是一樣好看,不會像其他青菜一樣變得烏七八糟軟塌塌的,影響食欲。以前也經常做芹菜,和培根或者家里寄來的臘肉一起炒,芹菜的清新正好可以中和一下熏制的味道,很開胃。可是室友不喜歡芹菜的氣味,就不做了。黃瓜一般都是直接拿來生啃,番茄如果不涼拌的話就燉魚或者牛腩,洋蔥炒雞蛋或者扔進咖喱跟意面里,蒜薹炒肉絲,紫蘇配魚,山藥燉雞,海帶煨排骨。其實老家更喜歡用蓮藕煨排骨,但我總覺得出了家門蓮藕就不是原來該有的味道,從來不買。土豆幾乎可以配一切,不過在我眼里土豆屬于主食,能飽肚子。青豌豆也是好東西,放進什么菜里都很漂亮,不過豆類對我來說也是主食,不能算蔬菜。還有蘑菇,各種各樣的蘑菇,可惜蘑菇保質期太短,我又容易忘記,買多了經常爛在冰箱里,看著心疼。
主食的話,我是南方人,還是得吃米飯。面食里只有面條吃得多一點,要是吃包子饅頭餅什么的,老是感覺這頓沒正經著吃,只能算墊吧了一下。煮米飯的時候我喜歡加一點雜糧進去,最愛玉米糝,煮出來金燦燦的十分美麗。小米的顏色有點發灰,不好看。紅豆飯倒是挺漂亮,但是豆子得提前泡,我又不是特別喜歡紅豆的味道。曾經很覬覦云南的花米飯,但是那個得蒸著吃,不能直接扔電飯煲里煮,有點麻煩,又小貴,于是作罷。粥的話最好是白粥,味道純凈咸甜皆宜,配一點鹵味或者臘味更是鮮掉舌頭。然而雜糧粥也很美味,不過一定不能放蓮子,因為會在溫軟的粥里一下子咬到一顆硬的,很不舒服。皮蛋瘦肉粥、青菜粥、艇仔粥、咸骨粥、魚片粥等等等等,都各有各的好法。
點心的話基本是靠熱量堆出來的。蛋、奶、糖、黃油、堅果、葡萄干,哪個卡路里都不低。不過吃甜點本來也是為了開心,就不要太過計較了,對吧?其實熱量低的也有,比如酸奶拌上全麥麥片。我是很喜歡吃這個,夏天的時候會買一大罐酸奶拌上了當飯吃,然而室友總說像兔子,很不屑。烘焙的話自己做因為用的材料比較好,基本上隨便做做都會比外面店里做的好吃,如果不做花式面包其實也不太難,就是七七八八的材料攢起來有些費事。我喜歡做磅蛋糕,往里面加酒、巧克力和咖啡,有時候是肉桂粉或者姜汁,這種沉甸甸的的糕點是屬于冬天的,扎實、暖心、抵事,適合濃郁或是辛辣的味道。夏天?夏天屬于酸奶果汁冰淇淋。我最拿手的是布朗尼(用預拌粉或者自己調都好)和(自創的)百利甜摩卡磅蛋糕,一個面包機搞定,很方便。其實用電飯鍋也可以,但是這樣就得自己攪面糊,還是面包機好使。
總之,食物是一種很美好的東西。我媽媽經常說,生病的時候只要還能吃,就會好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吃飯,大家都要好好吃飯,唯美食與吃不可辜負,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