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汐一
轉(zhuǎn)眼,已離開家鄉(xiāng)33年。那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那是無論飛到哪里都始終牽引著我的風箏線。
這是盛夏。一家人終于站立在離家鄉(xiāng)僅50公里的機場。坐在前來接機的表弟的車上,倚著車窗,無限遐想。
記憶中,小時候總和同村左鄰右舍的小孩子打鬧在一起。那時候,大人們早出晚歸忙著干活,顧不上管我們。我們只管自顧自地玩耍。餓了,隔壁三奶奶常常把我們拉到她們家喝粥吃地瓜玉米饃,有時還能吃上白饃。在那個食不果腹缺衣少穿的年代,三奶奶家算得上“小康”了,因為她有倆兒子和四個女兒,干活有男勞力,大女兒二女兒已出嫁,三天兩頭帶些吃的回娘家。我們和三奶奶家的三姑四姑年齡相仿,整天膩玩在一起。也就有了“混吃混喝”的機會。
村東頭,有一條小河,河水不深。每每夏天,我們一幫小伙伴幾乎總泡在河里,玩水、避暑,也能順便撈些小魚小蝦。有時趟到河對面村子,撿地里挖漏的花生填肚子。
我和小伙伴們尤其是三奶奶家的三姑四姑們一起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童年。
“到家了。”只聽表弟說。
遠遠看見舅舅和姨媽們在迎候我們。
這是我思念的家鄉(xiāng)嗎?一排排的房屋一條條的道路象棋盤一樣整齊。完全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
遠遠地走來了一位牽著孩子的中年婦女。那不是四姑嗎?雖然臉上刻滿皺紋但依稀認得。她就嫁在本村。身體越發(fā)不好。家家戶戶為了賺錢,都忙著幫進駐村里的企業(yè)加工鋼材和鋼筋制品。致使村里的河水井水被嚴重污染,損害了人的健康。年紀輕輕就換了一身病,更不用說老年人。
心隱隱作痛。
記憶中的家鄉(xiāng)雖然貧窮但美麗,那時候的人們雖窮但快樂。
舅舅說村里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計劃治理。期待不久的將來還是我記憶中的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