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時候,我問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
媽媽說:“是漲河的時候從河里撈的。”
那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燒柴火做飯,平時只能去附近的山坡上拾柴火。
由于柴火的需求量很大,大家平時除了揀山坡上那些枯死的樹枝,也會砍一些新鮮的樹枝和灌木。
時間一長,山上的植被就沒有多少了,樹木和灌木林都被砍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山坡,零星散落點野草。
也正是附近大部分的山坡上都沒有多少植被,導致每次下雨就會產生很多雨水形成的溝水。
溝水就是兩座山坡之間的山溝,因雨水的匯集形成的暫時的水流。
那時候的溝水特別大,并且夾雜著大量的泥土。
這些溝水最終都匯集到家門口的小河里。每年雨季家鄉的小河都會發洪水。
為了防止洪水沖走家鄉的耕地,村里組織大家建了河堤。
即使這樣,幾乎兩三年的時間,河堤就會被沖垮一次。
每次發洪水的時候,平時只有幾米寬的小河,瞬間就變成一二百米的大河,同時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
至今還記得有天晚上,在睡夢中被轟鳴聲吵醒。醒來之后,聽到爸媽說:“漲河了?!?/p>
幾乎每次漲河,我都會拉著媽媽的手,讓她去河里給我撈弟弟妹妹。
/02/
小時候,有次父母暑假期間出去打工,把我放到黃河邊的姨姨家。
自己從小就在河里玩,沒多久就自己學會了游泳,加上發小們夏天經常去河里洗澡游泳,也就很自然的去黃河里游泳。
也許你會問:“黃河里面水那么黃,也能洗澡?”
也許你還聽過那句諺語:“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家鄉里的那條小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每次下雨河水就會暴漲,同時還會帶走大量的泥土。
最終導致家鄉的那段黃河,每到下雨天就變成黃色。黃河之所以是黃色,基本上都是因為黃河附近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那次游泳是選擇晴天去的,黃河水是非常清澈的。但是游泳的時候被姨姨發現了,姨姨擔心我的安全,就把我送回家了。
/03/
上小學的時候,家鄉有一個縣里國營的煤礦,附近也有幾個煉焦廠,也有一些人煉土焦炭。
那時候如果穿一天的白襯衫,晚上的時候襯衫基本上就沾了一層黑色的顆粒物。
家鄉除了用柴火做飯,也會買一些煤和焦炭來做飯。
那時候還不知道霧霾,也不知道PM2.5,只知道每天吸的空氣里有一種刺鼻的味道。
每次路過焦化廠,大家還喜歡看焦化廠里那高聳的煙囪,想象爬到煙囪頂能夠看到的景色。
實際上,沒有一個人真的敢爬上去,因為太高了,大概有四五十米高。
/04/
在十幾年前,因為黃河水庫的加高,導致家鄉很多地區在豐水期會被水淹到。
家鄉那些地區所有人都搬遷到其他地方,我們家是恰好不用搬家的村。
最重要的是家鄉的那個縣煤礦,因為庫區水位的上漲,不能繼續開采,導致附近的煉焦廠也搬遷到其他地方。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家家戶戶做飯基本上都不用柴火了,都用更干凈的電和煤氣。
正是這些不起眼的改變,最終導致附近山坡上植被越來越多。
很多以前清晰的小路,被植被覆蓋了。
很多動植物也都回來了,尤其是野兔和野雞多了很多。
最近幾年十一回家,都能看到村里那種到處都是綠色的植被和樹木。
直觀的變化是空氣也清新很多。
由于山坡上植被的增多,山坡上的蓄水能力大增。
現在每年雨季,已經很少能看到溝水,更看不到漲河的奇觀了。
隨著環境的變好,也很難看到黃色的黃河水。
/05/
我們90后這一代,是伴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的一代。
計劃生育政策對農村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父母那一代人,兄弟姐妹很多。我有三個舅舅,三個姨姨。
到我們這一代,只有我和姐姐兩個。村里其他家庭也是兩三個居多,不會再像上一代那樣有那么多兄弟姐妹。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每個村都會有一個小學。每個鄉都有一個初中,縣里有好幾個高中。
等我們上初中的時候,初中就已經開始和隔壁鄉進行合并。
等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小學就已經開始和隔壁村進行合并。
等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很多小學和初中都已經不存在了。
最近幾年回家,村里都只有一些老人,年輕人和孩子只能在過年的時候看到。
和我們同齡的發小,他們都有孩子了,還到了上學的年齡。
他們比父母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就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小學。
村里幾乎沒有新生力量加入,只剩下老人和部分留守兒童。
年輕人都去縣城里面買房子,平時也不在農村住。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村莊的消亡是一個幾乎必然的趨勢。
我能做的也許只是盡可能的每年多回來幾次,等有機會了把父母接到自己安家的地方。
老家也許只能停留在我們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