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何為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有用的東西。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等的綜合體現。那在教學中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 ? ? ? 一、扎實備課,扎實講課。
? ? ? 作為一名老師傳授知識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備課講課是教師主要的工作,我們不僅要做并且要做好。
? ? ? 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 ? ? 語文的應用能力有很多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聽說讀寫,它里面包含了很多語文基本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見效的,必須堅持不懈。
? ? ?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 ? ? ? ? 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人受益終身!? ? ? ? ——荊莎莎
? ? ? ? ? 徐教授關于課程改革的思想使我深受震撼。徐教授指出,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要跨學段,跨學科,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環節,統籌各方面力量,協調良好的育人環境。其中第三點最能觸動我:從貼春聯、窗花、福字引申到中國傳統文化,從書法的講解深化到文言文的練習,從名人故居圖到名人名著閱讀,從《紅樓夢》人物形象分析到人物蠟像塑造,從點到線再到面的延伸,學生獲得的是全面的完整的知識,更多的是發散、拓展、有目的、有深度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值得我們借鑒。在今后的教學中,更要注重問題的設置和問題引申的深度,系統地培養孩子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無形中獲得知識,感受語文學習的多樣性。
? ? ? ? 張校長強調教師要立足于學科素養。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本專業知識,其他學科領域也要有所涉及。張校長從近年中考命題形式方面具體做出分析,提出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就像學生在描述旅游路線時,不僅是學生語文言語能力的表達過程,也是對地理,歷史知識的考察,這樣的跨學科命題給了我們警醒:教師要不斷學習,跨學科交流并能融會貫通。這樣的教育才能真正稱之為國家的素質教育。——胡潔
? ? ? ? 教學6年,一直在不斷摸索,探究語文教學應該怎么教?今天第一次聽到徐教授的講座我豁然開朗!
? ? ? ? ? ? 徐教授主要從以下幾點做具體講解:(1)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策略。(2)明確新改革的方向。(3)拓寬閱讀視野,加大古詩文、名著閱讀。(4)寫作能力,注重學生個性體驗。思路清晰,觀點新穎,使我印象深刻。先就其中一點談談我的心得體會——(2)明確新改革的方向!徐教授給我們指明了教學方向,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更注重孩子核心素質的培養,打破傳統的一味的被動的給孩子灌輸知識,應該拋出問題讓孩子們自己探究合作給出答案,或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合作能力,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希望這樣的理念和教學思路用于以后的教學中效果顯著。——樊曉寧? ? ?
? ? ? ? 張新民校長在培訓中提到教師要把握教學方向改革,應明確各學科的培養方向,關注跨學科知識的整合,關注教師自身的學習和發展。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應如何把握小學低段的學科培養方向?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培養怎樣的語文素養呢?
? ? ? ? 1.小學低段階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驗中體會,把握語文運用的規律,通過多讀多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真正的讀寫,多讀整本書,養成基本的核心素養------愛讀書。
? ? ? ? 2.牢記葉圣陶先生的名言 “教是為了不用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好的學習習慣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等。
? ? ? ? 3.還行注重培養學生儒雅的氣質和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要態度大方,談吐文雅,學會文明地與他人溝通和交際。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發現,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與他人交流溝通,準確、清晰、生動、有邏輯性地表達自己的認識。? ——薛思琪
? ? ? ? 張校長以上午的講座內容為切入點,深入思考中考命題方向及改革的重點,從國家課標方針的制定,談到國家教育改革方向的推進,最后談到當前中考命題的一些具體轉變。接下來就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四大突破進行分析,如少數學科出現了跨學科試題,開放探究性試題占比加大,活動建議開始向內涵轉變,真實任務情境成為常規教學內容。之后張校長就中考改革提出一系列的個人見解,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可以有張有弛,有的放矢。? ? ? ? ——暢旭慶
? ? ? ? 以考試評價撬動課改的方向,即以考促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立足學科素養,包括本學科的基本技能和學科思維。那么教師就必須具備自己本學科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思維。二、關注跨學段跨學科的教學。隨著中考試題的變化,加大探究性開放性試題的比例,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的知識形成鏈條,構成知識體系。三、重視閱讀能力,表達交流分享的能力。四、改變教學的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現在改革的形式,我們必須要改變,變教師滿堂講為學生“小組合作”“課堂展示”“交流分享”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親身經歷,他的體驗才深刻,獲得的知識才牢固,同時獲得關鍵的能力。? ——呂蓉
? ? ? 今天有幸聽了徐教授和張校長的講座,受益匪淺。講座主要圍繞國家育人方向“核心素養”展開。核心素養,即一個人的道德培養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求有必備品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還要求有關鍵能力,如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我認知能力、概括能力、創造性表達能力、整合能力及生存能力。在核心素養中,學科素養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老師要具備學科素養必須從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要有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二是要具備基本技能與基本經驗,三是要有學科思維能力。這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之中,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學科素養能力,使自己具備這種能力,同時要朝著跨學科教學和學科融通的方向努力,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 ? ? ? ? ? ――劉乙玉
? ? ? 就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策略各專家對此提出了改進意見:一,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組織教學,加強學段間銜接。二、融合各學科內容進行學科貫通。三、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為題材進行教學。四、提升閱讀能力。我認為意見的提出正是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制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明確其內容。核心素養明確指出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也就是無論從身心,能力,還是思想與品質受教育之后應發展成一個完整的人。
? ? ? ? 目標已明確那如何才能撬動義務教育,專家提出以“考、研、教、學”一體化為各層次學生搭建平臺。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并沒有走在教育的最前沿,所以只能關注近年的中、高考各科試卷所提問題的發展方向,不難發現,一個簡單的語文閱讀試題,它涵蓋了地理,歷史等學科內容,通過分析我認為:作為新一代教師,我們不僅要具備本學科的過硬素養,還應具備運用于生活與實踐于生活的能力,這意味著一個教師的眼界與知識層面如果廣泛那么講課的方法也會別具一格,更易于學科的融通,與學生能力得培養,所謂核心素養自會滲透于教學中。? ? ? ——王丹
? ? ? ? 目前我國的教育面臨著重智輕德;課程目標銜接不夠;考試招生、評價制度不配合;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等挑戰,為此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快核心素養的培育步伐。從素質教育向核心素養的轉變要求我們堅持立德樹人,以考試評價撬動課改方向。以語文教育為例,在評價、招生過程中要致力于測評它解決問題的程度,注重各學段學習內容的銜接,同時也要強化它與其他各學科學習內容的聯系,大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圖文讀寫能力。此外,應當檢測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所得到的知識,鼓勵他們在實踐中創新思維方式,用批判質疑的眼光自主探究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在體驗中獲得知識,以中華傳統文化的考察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亞群
? ? ? ? 走在教育的前沿——這是今天最大的感受。徐教授和張校長做的研究很震撼。徐教授從歷年的教育改革方針政策中探索語文學科的發展趨勢。她提出教育不可以“各自為政”,而是一條線。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知識需串起來。不能只研究而各自的教學目標,需以發展的眼光來做研究。張校長強調最多是學科核心素養,而作為教師,需先提高自身的學術素養。就語文的閱讀來講,教師自身的閱讀量有沒有達到,閱讀中有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聽完講座,心中頗有想法,但仍需沉淀自己,不斷學習,在教學中不斷充實自己。——趙寧
? ? ? 在成長的道路上
? ? ? 我們永遠是孩子
? ? ? 需要去探索、去發現、去創新
? ? ? 我們
? ? ? 將繼續行走在教育的光輝大道上
? ? ? 尋找更好的自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