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史蒂芬科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繼續閱讀了他的另一部著作——《第三選擇》。
人們常說,美國有四大奇人,對世界的影響巨大,分別是卡耐基,韋爾奇,德魯克,史蒂芬科維。
《第三選擇》是他本人晚年的一部著作,此書的觀點,被列為能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
此書主要觀點是: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非此即彼,你輸我贏,你死我活的時代,我們可以有第三選擇。
其實,第三選擇,就是他本人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闡述的雙贏思維。
說到雙贏思維,先說一個世界難題:老媽和老婆,同時掉到水里,應該先救誰。
男的無論回答救誰,似乎都不合適。因為這種答案是非此即彼的答案。
但是有位智者,利用了第三選擇,這樣回答:
男:老婆,我先帶你去學游泳。
女:現在是我和你媽一起落水了,學游泳來不及啦。
男:還是先去學游泳
女:為什么?
男:因為我怕咱們的兒子,未來他女朋友也這么問他,萬一那傻小子說先救女朋友,那你不死定啦。
男的熟練地運用了第三選擇,即雙贏思維。通過轉移話題,設身處地地考慮女方的感受,達到雙贏的局面。
所以,史蒂芬科維認為,我們要做到第三選擇的思維,首先要懂得:
1.看到自己:
看到自己的意思,是說我們是有選擇的權利的,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我沒有辦法,說沒有辦法,那是一種被迫的思維。要說我選擇這樣做,一種主動的思維。
2.看到別人
把別人當做人,而不是物。是人就有想法,我們要尊重別人的想法,不能強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別人身上。
3.合作協同
與對方溝通,移情式地傾聽對方的想法,然后把各自的想法,需求,都列出來,然后一起想出來一個雙贏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就是第三選擇,它很難,需要兩個人一起想辦法。
第三選擇的思維,就是創造思維,兩人一起創造出雙贏的局面。
最后的話:
第1選擇:我的選擇
第2選擇:你的方法
第3選擇:我們的方法
第3選擇思維本質:放下成見,帶上尊重,讓我們充分了解“我”“你”,找出矛盾的來源和本質,重新界定“好的標準”,共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