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對于藝術家來說,或許并不是那么不可觸摸”
《至愛梵高》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內容雖然并不豐富,但稍微了解梵高的人應該也看得懂,梵高一生都比較凄苦悲涼,為世人所不理解。
影片全程是動態油畫,全片基調悲傷,看完梵高不被理解的一生,只是感慨他的可伶和無助,如果梵高生活在這個全新的21世紀他會被理解嗎?
工作上碌碌無為、生活上也不檢點,思想上更是不被人理解的瘋子。辭去賴以生存的工作后,梵高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弟弟接濟;與有孕之人廝混、精彩流連于妓女之中;為人內向沉悶,自己幾乎沒有什么朋友也不善言辭……即便是站在當下人社會梵高這樣的人也是不被理解的。
想起《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拋棄幸福美滿的家庭而醉心于自己的繪畫之中。原本有著穩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有著美麗又善解人意的妻子和一雙聰明可愛的兒女,然而主人公決定追求繪畫的時候他拋棄了那些人人羨慕的生活,從此過著窮困潦倒、疾病纏身的生活。
思特里克蘭德和梵高一樣,他們都將自己的人生完完整整的獻于繪畫、獻于他們所鐘愛的藝術、獻于他們的信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都沒有見到自己功成名就,但或許這些對于他們來說都已經不重要了吧,生命的寬度已遠遠超越了長度。
其實,他們也是悲哀的,我不批判世人的愚昧和庸俗,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鄙視梵高和克蘭德的俗人。坦白講,如果梵高生在我們身邊,即使我們能保證不去捉弄他,但我們能保證自己就是理解他的嗎?他們的所作所為哪一點能被人稱頌呢?
少有人會去見證一個人用一生來熱愛和踐行自己的信仰!那太長了,我們等不及,我們只需要知道新聞上那些偉人的成功就可以了,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們的奮斗史就行,我們只需要感慨一下就好。事實上,我們不在乎那段過程有多不容易,聽完他們的過往我們還是一樣埋頭看著自己的六便士繼續生活,好像一切從未發生。
能不能,名垂青史時在當下也同樣受萬人敬仰?怪才可以被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偏執的藝術家可以不難么凄慘?有時候我想是不是可以容納真正藝術家的時代才能算得上是最好的時代,但似乎藝術家總是帶點偏執與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