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涉及到了關于個人成長的方方面面,讀完后我做了300多條摘錄,太上頭了!
即便是已經讀過電子版,再拿到紙質書還是覺得很欣喜,很觸動!
曾經的我不算好學生,讀研之后才漸漸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于是,開始在自我精進的路上持續探索,不斷追求自我發展。
這幾年來,我讀了很多關于個人提升的書,有講時間管理的、人生規劃的、提高情商的、學會溝通的、職場心得的等等等等,以為充實了不少,實際上更焦慮了。
一方面,因為越讀書越覺得自己淺薄無知;另一方面,讀完書如果不加以應用,就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層面,等閱讀時獲取新知的亢奮期一過,一切又會回歸原形。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陷入了自責、迷茫、無力的困境,甚至開始懷疑讀書的意義。
?直到讀到了這段話,我內心突然解脫了:
更好的讀書方法,或許就是你在讀完整本書后過幾天再問自己:現在你印象最深的觸動點是什么?牢牢抓住這個觸動點,去關聯、去實踐,就會獲得最大的收獲,而其他的內容則可以先放到一邊。這也是我自己的讀書方法——只取一個全書最觸動自己的點,然后盡可能去實踐、改變。這樣讀書不僅收獲更大,而且也不會焦慮。
從此,「知行合一」便成了我今后的閱讀目標,不再盲目追求數量,而是好好地吸收應用書中的價值,能改變多少就改變多少。
書讀過一遍,感覺沒收獲什么時,我也不再焦慮。
而是告訴自己,作者數十年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對自我和世界的觀察,又怎么可能僅讀一遍就能領悟透徹呢。于是我會靜下心來,再看第二遍第三遍乃至第四遍...... 不慌不忙,因為只有吸收后入腦、入心、入行的知識,才是自己的。
這也印證了古人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全書的核心在于「清楚」二字
作者告訴我們,焦慮和迷茫的根本在于你對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清楚,或者確實有明確的目標但實現路徑很模糊。
作者通過上篇的內觀自己,讓讀者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大腦、潛意識、元認知,擺脫焦慮;
通過下篇的外觀世界,讓讀者借助專注力、學習力、關聯力、行動力、情緒力,倍速前行。
這本書絕非理論空談,作者花費了大量心血,用餅狀圖、金字塔、折線圖、對比圖等各種工具,從為什么講到怎么辦,極力詮釋清楚底層概念,讓人一目了然直至恍然大悟!也非常值得入手紙質書,反復研讀。
如果你也渴望跳出成長的陷阱,想要刻意提升認知,立足長遠,保持耐心,為未來美好的生活做準備,讀讀這本書,你也許會突破當前瓶頸。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閱有收獲。
我是Jenny,一個不懈追求自我發展的長期主義者。如果你也渴望成長精進,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