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上醒來,習慣性的翻了一下朋友圈,又看到有個人在朋友圈發《26歲前必須要明白的10個道理》。
不知道是自己第幾次看到這樣的文章了,有人發朋友圈分享,還有朋友好心甩鏈接給我過。
看的多了,熟悉了套路,我知道是鬼扯,但看到后,依舊還是想點開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標準。
好像按照上面說的,多讀書,多掙錢,心態好,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效的,才算得到別人的默認,才是安全的人生。
但看過很多次后,我們并沒有如文末說的,有很大改善。
名副其實的:聽了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人生。
但究竟是什么驅使我們看那些所謂該懂事的雞湯文呢?
點開前我們就知道它是雞湯,但還樂此不疲,不停使喚的手指是被誰支配著呢?
? ? ? ? ? ? 1? ? 迷茫的不只我一個人
迷茫是人生常態,尤其是20幾歲的時候,也正因為迷茫,才好奇別人是否也和自己一樣有時會不知所措,進退維谷之時更想要通過求醫問藥來解決心頭疑惑。
這時候《20幾歲該怎么辦》之類的文章,堪比藥方,簡直就是人生成功指南。
那些大咖的文章言之鑿鑿,例子真實且充分,看過感覺每條都說到了自己心坎兒。
不僅有種終遇知音的欣慰,還能讓自己安心:哦,原來他也這樣子,原來不止我一個人如此。
有收獲安慰吧?
不求你過的沒我好,我們一樣煎熬就放心了。
朋友圈的安慰就來自這里。
? ? ? ? 2? ? 安慰之外呢?更多的是焦慮
朋友圈之成功人生指南,給你的安慰可能是你的臨時且想當然,但給你的焦慮可是妥妥的。
不管你幾歲,總有一款焦慮適合你。
并且這份焦慮從你還不知道什么是焦慮的20歲就有了。
點開朋友圈的搜索,輸入“20歲”,一把文章蹦出來,告訴你:你看某某某,功成名就,人家才20歲!
再搜22歲,說的還是22歲要懂得的事,22歲去相親了,22歲有一個55歲的男朋友,22歲一貧如洗,但29歲就資產過億啦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你看,全是觸動你神經的敏感話題。
打開后發現,里面的描述的負能量根本就是在寫自己的嘛,里面痛罵社會的東西也正是我的心聲,看完心情大好。
當然,釋放心情是比較好的結果,更有可能是打開后,發現里面是一個廣告。
(圖為某公眾號商業軟文,摘自網絡,侵刪)
或者看過抑郁半天——只羅列你的焦慮,根本沒有合適的方法論。
越看越焦慮,心中只有一句話:我大概要自閉了。
20幾歲的前半程已經被焦慮承包了。
20歲的后半程呢?
剛進入25歲,就在朋友圈被脫發了;還有25歲,你的身要熬不住了;甚至還在問你,25歲你有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點開文章,里面不是說25歲取得了多少成就,就是在說25歲都開始環游世界了,再不濟也都開始過起了有房有車有車有對象的所謂“標配生活”。
你想要的樣子只有別人有。
28、9歲呢?更是能收獲來自全世界的質疑:28歲,你有愛情嗎?還能有愛情嗎?28歲,你混到什么程度了?29歲,還沒有結婚對象怎么辦?
看過只有一個感覺:是不是全世界就自己家沒礦嗎?
焦慮嗎?
無比焦慮。
焦慮到狗生絕望。
等搜索30歲的時候,更是一水兒的《30歲之后,該做的幾件事》、《30歲,你還能如何改變》、《30歲還單身,可以不焦慮嗎?》、《30歲的我們究竟在害怕什么?》、《30歲沒月薪百萬,你還有多少翻牌的機會?》······
? ? ? ? ? ? ? ? ? ?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我還沒到30歲,但看標題都能預測,30歲,必是一場血雨腥風。
接下來的文章,關于30到40歲,40到50歲,大部分是中年困惑,壓抑彷徨,自黑自嘲。
50到60歲,60歲到70歲,是養生保健,老年雄起,重新殺回成功行列。
不知道你看完這一圈編年史大事件有什么感受,反正我覺得大家都水深火熱,都好焦慮,我都要遲疑了,自己是不是也要焦慮一下,才會離成功近一點啊。
? ? ? ? ? ? ?
? ? 3? 朋友圈之成功人生指南真的有用嗎?
(這句話就是一個偽命題好嘛)
翻開適合自己年齡的某一篇,一對照,天啊,自己目前的狀態,連別人描述的普通的喪的水平都達不到,如果把“標配生活”分解成各項指標的話,我沒有一項合格。
喝口水,壓壓心慌,真是寫不下去了,不僅是因為自己,我又想起了身邊很大一群人。
本科畢業,又讀研,畢業自然晚別人幾年,剛入職場需要一個成長過程,跟他們寫的年薪百萬相去甚遠,甚至遭遇愛情結婚生娃,有這份幸運的都不多。
對照指南,焦慮,恐慌,簡直活不下去。
焦慮、恐慌有用嗎?
之前有一次被某合網拉住聊天,得知我的個人情況后,就開始渲染大齡脫單的困難指數堪比登天,在被引導著做一堆極端題目后,帶著壓抑、恐慌的心情聽起了他描述他的顧客在他這里交了多少錢,現在已經找到對象了······
這大概就是焦慮、恐慌的用處吧。
恐慌讓你變成一只無頭蒼蠅,跌跌撞撞,到處亂飛;焦慮讓你打開錢包,不假思索,只求結果。
然而,碰到這樣的文章,我們還會情不自禁的把自己代入進去比較。
我們那該死的無處安放的焦慮啊。
? ? ? ? ? ? 4? ? 困頓我們的是什么?
20幾歲該干嘛,你的同齡人都已經怎樣了·······一跟年齡扯上關系,成功指南對我們心理上的碾壓指數就直線上升。
小時候無憂無慮,不知道焦慮這個詞,也很少焦慮,但自從到了能聽懂人話的年紀,常聽到的是不是:
你都那么大年紀了,還這樣!
有沒有很熟悉?
我們被說不成功,沒出息前,總會被冠上一句話:“那么大年紀了!”
沒錯,我們總是會被默認,年紀越大,就得越成功,甚至還有成名要趁早,成功也要趁早的名言。尤其在“三十而立”風靡的現在。
三十而立,你有對象嗎?可以成家了嗎?
三十而立,你工作如何,可以立業了嗎?
但,三十而立真的靠譜嗎?30歲真的就該立嗎?具體該立什么呢?
我見過30歲從國外回來躍躍欲試打算創業的單身小伙子,也見過22歲就結婚有娃,生活幸福的30歲奶爸,同樣都是30歲,具體情況大家各不相同,有什么可比性?“三十而立”有多少說服力?
古人在說三十而立,是說做事要合于禮,言行都很得當,跟成家立業并沒有很大關系。
年齡銘刻的是歲月,并非你的人生步調。更不能一言以蔽之所有人的狀態。
那些多少歲該干嘛的話可千萬別往心里去。
都在販賣焦慮恐慌,都在鼓吹成功容易,只希望你頭腦清醒,但行努力,莫念年齡。
否則,按照朋友圈成功人生指南,你將直行北上。
? ? ? ? ? ? ? ? ——E N D——
(朋友圈搜索“吹吹風吧”,了解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