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5年11月9日上午11點至12點
閱讀書本:《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秋葉著
閱讀數量:序篇
閱讀方法:精細閱讀
閱讀目標:用什么樣的方法讀書才是真正有效的,讀書的時候哪種思維模式有利于快速吸取書中的精華。
閱讀筆記:
1,P7:你是如何選書的? 讀書的類型要豐富,而不是僅僅追求讀得多。 一個人在不同成長階段選書也是有側重的。什么都懂一點兒真不如先看懂一門比較好
2,P19:怎么理解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就是先圈定—個感興趣的領域,然后搜集這個領域可以找到的圖書論文、網文進行閱讀。般我決心要做—個領域的主題閱讀,是準備快速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我就必須先建立像專家一樣的視野和格局來思考整個領域有哪些需要我去學習的問題。做起來其實挺簡單,就是我準備了解哪個領域,就先寫一個大綱,就像我自己要寫這個領域的圖書一樣,然后開始大量買這個領域的圖書先看一本經典的,對照我的大綱,梳理充實完成后,開始讀其他的圖書,大部分內容相同的,跳過,然后看到不同的想法,自己思考一下,認同的可以整合的,就列入我的大綱。很快,我就完成一個領域的主題閱讀,并有了對這個領域的系統認識。
3,P24:讀書筆記有三種做法:1抄錄精華,做警句體,適合心靈雞湯書。2梳理框架,圖文講解,適合學科體系的書。3切入角度,重點講解,適合結合現實吐槽的書。
4,P28:第―個經驗是,你閱讀―本書的動機越明確越強烈,最終能化為己用的知識就越多。第二個經驗是,梳理出全書的框架再去讀書收獲更快。
5,P35:我是怎樣寫讀書筆記的
第一步:看作者簡介摘要和目錄,快速了解—本書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經歷背景往往越有助于你深入思考這本書的一些觀點。
第二步:快速通讀一遍,我的習慣一般是速讀。
第三步:看到啟發性或者精彩的單元,我馬上停下來做記錄。
第四步:對有感覺的書,記錄了足夠的素材,我才會考慮做讀書筆記。
6,P38:我覺得趙老師的理念有三點特別好:1一本書并非只有通讀才有收獲,讀明白一段就可以有大收獲一這點特別適合我們碎片化學習。2讀書一定要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分析、總結和分享,這樣才能真正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能力。3好的讀書方法,能把任何一本30塊錢的書,讀出參加三萬塊錢培訓的效果。反之,有人讀了500本書,還是苦惱為什么找不到工作。
7,P40:我做的改造有三點:第一,選擇一本書堅持拆,這樣大家有連續感,有些人也會買書一起看,這樣效果更好,第二,我把引導大家拆書變成我拆書給大家看,向大家展示我的思維模式!期望大家通過我的展示得到啟發慢慢地自己也去思考,不強調一定要交作業。我沒有花太多心思去考慮如何引導大家互動,這樣也符合微信的特點。說實話交作業的人已經很多了,我都有一一回復,工作量非常大,我實際上在刻意控制交作業的量。第三,我努力提高拆書內容和現實話題結合的趣味性,爭取寫得好玩一點兒,更適合碎片化閱讀。
8,P41:選擇怎樣的書來拆是一個難題,有些書特別有名,大家都看過,你拆起來會比較有共鳴,但是這樣的書也許結構化程度很高,拆起來對你的學識積累要求也很高。所以我選擇的標準是:1.話題能夠引發群體共鳴的,內容有一定的連續性,又容易結合現實的。像心理、營銷、經濟、管理模型是我覺得很適合連續拆書的方向,其實拆歷史類的書也不錯,不過這不是我強項。2書本身未必要好,最好就是那種整合型的書,書的內容不夠深入,正好留下我進行發揮改造的空間。越是經典,我越不優先選。3書的內容一定是我自己原來有積累,能夠快速抓住重點的,比如我很想拆心理學,但是感覺自己的積累不夠,還是等閑暇多的時候,再來玩。拆書其實拆的不是書,是自己,是積累。
閱讀心得及實踐計劃:
1,看了秋葉先生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讓我獲益不少。小時候一直有讀書困難癥,直到大學才第一次完整得讀完一本書。秋葉先生書評的真知灼見讓我望塵莫及,但同時也讓我心態放的更加平和。秋葉先生提到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對我有很大的警醒作用。我一直不喜歡背古文,但現在我決心在背完道德經之后,要背熟論語。
2,今天學到了一種全新的思想~拆書。秋葉老師從怎樣想到拆書,選什么樣的書來拆,怎樣拆書拆書的寫法特點以及如何找到拆書時間等各個方面來詳細講述了拆書的各個環節。雖然我還有一點半夢半醒的狀態,但秋葉老師的這種思想讓我對閱讀的理解也提升了一個檔次。特別感謝袁老師的分享,也是他讓我得到了這種成長的機會!